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音间)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音间)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以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政制。
(1)依据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人引进西学的原因,并概括其大致历程。(12分)
材料二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2)结合欧洲和中国近代化的史实评述材料二的观点。(14分。提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答案
(1)原因:鸦片战争战败的刺激;经世致用学说的影响;被迫开放后的结果。(3分)
历程: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观念层次。(3分)
(2)【评分说明】本问总分8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考生如果只从一个方面论述材料,最多能得6分。
【解答示例】欧洲的近代化先是经历了思想启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继而是制度建设(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最后是器物阶段(通过工业革命,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则完全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即:由器物(洋务运动)到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观念(新文化运动),结果未能成功。正如福泽渝吉所言:“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失败与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密切相关。未能实现民族独立,成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8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文字“鸦片战役以后;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又海禁既开”等文字信息去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学习历程依据所学从器物、制度以及思想角度概括作答。第(2)问属于观点评述题,是典型的历史小论文撰写,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先依据材料概括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本题观点依据材料二中“汲取欧洲文明,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来概括观点,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化历程特点去比较作答。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音间)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主要考察你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个知道任何正当地吸收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神圣完善的人”该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什么情况提出来的
A.蒙昧主义
B.等级秩序
C.来世主义
D.人文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时期人们迫切收集古典拉丁文和古希腊手稿。这一时期是
A.公元前9—3世纪
B.公元4—10世纪
C.公元14—17世纪
D.公元20世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思想领域的进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下列各项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文艺复兴与经典力学B.宗教改革与生物进化论
C.启蒙运动与牛顿力学体系D.马克思主义与相对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下图两幅漫画,得出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是(   )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