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B.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主要强调中国古代帝王通过分割事权以削弱官员的职权,继而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所以A C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D项说法正确,黄宗羲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进程抨击君主专制,B项材料中监察制度并无明确体现。
核心考点
试题【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已经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B.认为中国需要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了解D.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表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眨议,……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学校”从未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君主和“学校”的权力范围划分,其自身的财政尚且不能独立,君主对“学校”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学校”。英国议会自14世纪以来來区分上、下院,其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利益阶层,复杂的人员构成使议会成为反映社会不同声音和需求的场所,而组成“学校”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 “学校”的声音也是单一的,这些人形成的“学校”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而在这一方面黄宗義基本没有言及。
———摘编自林树青《论黄宗羲的“学校”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校”的功能。(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议会”与中国“学校”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食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但是……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部分恰好是君主专制的一个主要的障碍。
——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和展望》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4分)请从时代背景和李贽的生活经历两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简述这些政治主张对近代思想的影响。 (2分)
(3)结合孟子的学说,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钱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
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