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6分)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6分)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2分)
材料四: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4)依据材料四,说明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5分)
答案

(1)评价:思想家(或儒学创始人、“儒教教主”); 教育家; 政治家。(3分)主要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或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广泛、深远;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或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6分)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6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消极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人们的自然欲求。(2分)
(4)时代特点: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封建专制集权)的时代特点。(2分)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渐趋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6分)
(5)春秋战国——儒学产生、发展;汉代——成为主流思想;宋明——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明清——批判继承(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材料一中,梁启超对孔子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孔子是思想家(或儒学创始人、“儒教教主”);教育家;政治家。他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同时教育家孔子的各种教育思想影响着后世的教育事业;孔子不受时代局限,其政治主张对后世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建设性的影响;(2)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主流思想,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体现了构成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的作用;“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体现了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的作用;(3)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体系,它之所以被称为“新体系”,主要是“新”在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但是同时它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比如利用儒家的传统思想维系专制统治,它空谈仁义道德,压抑、扼***人们的自然欲求等;(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的四个“天下”的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封建专制集权)、倡导民主自由的时代特点。黄宗羲的思想之所以出现这一时代特点,主要原因是当时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封建社会制度的渐趋衰落;文化上,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5)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具体各个时期所处的阶段分别为:春秋晚期——创立;战国末期——蔚然大宗;秦朝——遭受打击;汉代——正统主流;魏晋南北朝——融合佛道;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北宋——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宋明——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明清——批判继承。
核心考点
试题【(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转移,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6分)
(2)指出材料一、二中孔子学说遭受冷遇而董仲舒思想受重视的原因(4分)
(3) 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这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8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在何处。(3分)
(4)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7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及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说明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评价。
﹙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自古以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持续一百多年的“礼仪问题(围绕中国天主教徒对祖先的崇拜,对孔子的祭祀,关于天主的译名等问题展开)的论争成为中国哲学传入欧洲的绝好机会,它带给欧洲思想界极大的刺激,带来反神学、反宗教的理论武器,这一无神论的儒学实际上已经成为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孔子的哲学理性观也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遂及于法德英各国,虽然各国所受影响不同,而要之以异端的孔子作为他们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讲演《中国文明》也说:“当余发现十八世纪西洋思潮多系溯源于中国之事实,余极感欣慰。……十七世纪中叶耶稣会友,群将中国经籍译成西文,中国儒家人性本善之哲学乃得以输入欧洲。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后者,固皆深有感于孔子之学说,而曾三复致意焉。”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约瑟教授“……极感欣慰”的理解和认识。(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摘自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材料二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三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次,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是我们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一致性”?并结合史实说明在“龚、林、魏”之后晚清士大夫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的具体表现。(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意义。( 8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