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
题目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来源: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周边国家都臣服中国,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答案
C
核心考点
试题【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     ]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时常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题型:011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称“甲午战争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与当时中国的低度西洋化有直接关系的是 A.统治者反对“求一技之末,而奉夷人为师”
B.长期战争与社会动荡阻碍社会转型
C.领导者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D.民众固守天朝上国理念抵制制度革新
题型:010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 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商人社会地位相应提高。“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明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占主导地位。《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市民文化痕迹。
材料二 两类人不能听明曲,一类是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人,听了就会融化了那虚无缥缈的“江山”,回归到真实与温馨的“屋檐”;另一类是喜欢经史子集的人,听了就会不爱孔子爱妻子,不敬圣人敬爱人。
材料三 汤显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和欧洲人文主义者相似的思想,即用自然的人、人性反对封建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他们所代表的都是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为市民阶层进一步解放精神枷锁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明代市民文化高涨的主要表现,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欧洲人文主义者起而反对封建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背景与中国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与其说满洲骑士用马刀斩断了文艺复兴的美好前途,不如说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和恶劣的社会环境致使中国的文艺复兴胎死腹中。满清入关使思想界断送了儒学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相结合产生新型文化的最后机会。它用铁血摧残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倒退。之后大兴文字狱,理学成了碰不得的理教。空前强化了这种腐朽没落的封建意识和制度,如西方蛮族入侵后的欧洲中世纪一样把中国带入了黑暗。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明代市民文化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0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