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夸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略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对商人以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孛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四: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看,雍正帝的观点是什么? (1分)结合材料说出他的根据。(6分)
(2)    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6分)
(3)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1分)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6分)
答案
(1)观点:重农抑商(或重本抑商的思想)。(1分)根据:
①人口增加迅速,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投人大量人力不能保证粮食的需要;
②农业提供工商所必需的粮食和原料,为天下之本;
③发展工商业使人崇尚奢靡,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6分)
(2)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设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影响: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流通,也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到社会的进步。(6分)
(3)陈亮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态度: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山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平衡发展、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6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
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雍正、乾隆皇帝分别提出什么观点?(2分)据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2)指出其实行这些政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指出其产生的后果。(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王安石《促织》)
——摘编自李明伟(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
材料二 各通商口岸输入洋纱统计表(1867~1892年)(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与报告)

材料三 郑观应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原夫欧洲各国,以通商为大径,以制造为本务。……若有商而无工,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即今力图设计,切勿薄视商工。……张謇在《代鄂督陈立国自强疏》中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摘编自《张之洞评传》
材料四  1922年爆发棉纺织业危机,大生纱厂危机严重,当时政府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日本在上世纪20年代初经济恐慌中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张謇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向美国资本家借款不成,大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傅国涌《大商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织妇进行生产的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1867年~1892年中国进口棉纱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观应和张謇主要经济思想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10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走向衰落的原因。(6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共16分)
材料一:令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问题(1) 材料一中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如何评价这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问题(2) 材料二中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明中后期的这种社会变化在思想上的突出反映是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三: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的苦心经营终于迎来了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期——康乾盛世,但被称为“夕阳西下时的最后一抹辉煌”。因为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很快由盛转衰,瞬间倒塌,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3)材料三中康乾盛世由一度繁盛到突然倒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                       (  )
①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②确保赋役的佂派 ③确保地租的征收  ④巩固封建统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2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