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开始进入美洲、亚洲和非洲,他们以暴力和欺诈的手段进行着洲际间的贸易,大量开掘和掠夺当地的资源。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面对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形势,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4分)
【材料二】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2)面对19世纪60、70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只有开放兼容。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姜智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8分)
答案
(1)虚对: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o(2分)
影响: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2)开展洋务运动;(2分)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
(3)全面融入世界全球化潮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分)
经验:顺应世界潮流,坚持改革开放。(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之前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但是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2)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是指这一时期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3)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是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于经验总结言之有理即可,但要紧扣开放这一中心议题。
点评:由于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要养成阅读原始史料的习惯,要把有关材料同教材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理解。2.要全面地理解、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内容较多的材料题,同学们要按照试题的有关要求仔细阅读,认真分析。3.要学会处理多种形式的材料,如对有关图片的分析理解、对地图的分析、对图表数据的处理、对一些文学作品的处理等。4.要注意将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升华为规律性内容,揭示其本质。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6分)
材料一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食官(合法的谋生职业)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鞅《商君书》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其商工之民……邦之蠹(蛀虫)也。
──韩非《五蠹》
材料二 汉代而有抑商政策,……然其贱商之政令……则未免流于矫枉过正。中国……贱工轻商之社会风气,历二千余年之传承,以至19世纪,实为不争之事实,共喻之常识。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清政府“奖励实业”之举发端于甲午战争后,但作为一项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却是在1903年商部设立之后。1902年,清政府在……“库储一空如洗”的财政团境中,开始注目于“商政”,讲求商务,并接受了督办政务大臣奕劻等人的奏请,于翌年7月在中央设立商部,以为“振兴商务”之地。……商部之设,由政府出面倡导实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在对“商”的认识上,韩非对商鞅观点的继承与发展。(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汉唐“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在宋代商人居于怎样的地位。(1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设立商部的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部设立带来的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商君立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官奴婢)。”材料中的思想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是( )
A.社会结构B.社会经济C.社会政治D.社会习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仪式说明了(  )
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
C.立春乃统治者祭祖之日   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学界几乎对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同看法,关于“闭关锁国”有如下三种观点:
甲:清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在对外交往中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乙:闭关锁国是对16世纪以后欧洲海盗商人不法行为的一种合理答复
丙:闭关锁国是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
你认为以上三种观点:(   )
A.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B.甲、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C.甲、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D.只有甲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