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 408.11 567.760:40天禧末年(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 408.1
1 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 641.2
3 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图表材料中反映出非农业税的增长侧面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②③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
试题【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 408.11 567.760:40天禧末年(1】;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师孙立群教授说过:“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朕(雍正帝)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观念?结合所学分析其合理性。(6分)
(2)材料二中的“时势”是指什么?(2分)“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结合所学分析其危害。(3分)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
A.盐铁官营B.“贱商令”
C.闭关锁国D.“海禁”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这反映了(  )
A.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B.保护远洋渔业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禁海闭关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的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商业没有广阔的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