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16分)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重要,海权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重要,海权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2分)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2分)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有7000年海洋文化,其航海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内领先于世界。”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2分)
材料二   夷货(外国货物)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摘自《海防纂要》卷七
(2)材料二主张实行什么政策?指出其理由。(4分)
材料三  有人说:“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如何正确理解“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4分)
答案
(1) 观念:重视农业,轻视海洋开发利用。(2分)
经济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2分)
举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海上丝绸之路繁盛;海上贸易发达;郑和七次下西洋。(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 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
理由: 外国货物不是中国急需品;海禁可以杜绝外患。(2分)
(3)主要因素:新航路开辟。(2分)
理解: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贸中心,加强了欧洲与亚、非、美之间的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对美洲、非洲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灾难,造成了这些地区的贫困和落后。(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结合经济因素分析原因。再列举我国古代航海业和航海技术发展的例子。
(2)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夷货非所急”“绝之则内外无由生”可看出对外政策及理由。
(3)注意时间信息“1500年”,联系新航路开辟,再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点评:“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在全国高考各种模式试卷的历史试题中,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频繁出现。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更好地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重要,海权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上海世博园中国国家馆“智慧长河”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投影到100多米长卷上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馆通过多媒体手法,使《清明上河图》中500多个人物都动起来,让观众通过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场景,领略到一个活的北宋汴梁生活场景。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社会位置的变动,它既表现为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更,又表现为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社会成员社会关系的改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分别为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驾长、舁夫、篦头、修脚、修养、倡家、小唱、优人、杂剧、响马贼。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一时期社会流动节奏之快是空前绝后的。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在传统贵族因为自然原因人数减少时,都铎国王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限的任命贵族,使贵族人数总量基本不变。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社会流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引起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指出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乾隆九年议复,允许每县召一总商,承充开采(铜矿),如矿山分散,允许每山召一商,“倘资本无多,听其伙充承办”。乾隆十一年有奏报称,“招商承开矿山,资本无多者,原准其纠合伙伴同充,……总期多得矿砂,以资鼓铸而尽地利”。这说明(  )
A.清朝加强了对采矿业的控制B.清代出现了股份制经营方式
C.采矿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清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偿之,盖欲足牢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远之劳”。
——《明太祖皇帝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