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12分)材料一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
材料一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到清代商贩及手艺人有近500种,所售商品不同,唱卖的声调也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季节的唱卖,或艳丽或悠长。
材料二 国初民居尚简朴,三间五架式甚狭小。服布素,老者穿紫花布长衫,戴平头巾。少者出游于市,见一华衣者,人怪而哗之。   
——(明)嘉靖《江阴县志》
材料三 二三十年间,富贵家出金帛,制服饰器具,列笙歌鼓吹,招至十余人为队,搬演传奇;好事者竞为淫丽之词,转相唱和;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虽逾制犯禁,不知忌也。
——(明)张瀚《松窗梦语》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5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社会风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5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与生产两者关系的认识。(2分)
答案
(12分)(1)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5分)
从单纯的吆喝到以唱卖为主,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1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对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贩更需要用特色的叫卖声来引人注意;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也使叫卖声有一些艺术色彩。(各2分,共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社会风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5分)
从从崇尚简朴到追求奢华,风气糜烂。(1分)
变化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进步,消费观念的变化。(任答1点得2分,共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与生产两者关系的认识。(2分)
生产发展有利于消费,健康的消费促进生产发展,过度消费会引发经济危机和资源浪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得知“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到“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形式是从吆喝到卖唱,并且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究其根源都是因为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物品更为丰富,时空限制被打破,商贩更需要用特色的叫卖声来引人注意;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也使叫卖声有一些艺术色彩。
(2)根据材料二得知,国家初期,百姓都崇尚节俭,穿布衣,居室小。如果遇到穿着华丽的,都会觉得很奇怪。而材料三中,富贵人家生活奢靡,追求富贵奢华。其根本原因是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消费观念也有了变化。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下:
首先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我们的消费对象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 2、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质量。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如没有汽车的生产,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
其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1、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材料一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6分)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试看(春秋时期)列国都城在地图上的分布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邻近河流;以现在所知,几无例外。一部分固然因为交通的便利,一部分也因为河谷的土壤比较肥沃,粮食供给比较可靠。城的作用在保卫,贵人的生命和财富和祖先神主的保卫。……城郭的入口有可以升降的悬门,城门时常有人把守,夜间关闭。
——张荫麟《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春秋列国建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材料二 开封城的街巷结构截然不同于长安,他的四条御街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连,此外还有东西向的横街,以及南北向的直街,互相连通成街巷网络,把商业区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在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有繁华的“街市”,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瓦子(娱乐场所)等连成一片,形成摩肩接踵、昼夜喧阗的商业长廊。……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六百四十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一百六十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概述北宋时期开封城商业功能的新发展。(6分)
材料三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广州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并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典制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书体例之一,是以记载各种制度、政策、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史书。“典制史”又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门目。汉武帝盐铁酒专营政策应归入下列哪一门目
A.选举B.食货C.州郡D.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习惯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它们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东京梦华录》记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中国史·博学人》
材料二 在整个19世纪,英国男子衣橱中必备的衣着,一般是一套白天礼服、一套晚礼服、一件海军蓝的上衣和三四条灰色裤子。礼服是不经常穿的,常穿的是海军蓝上衣和灰裤。……在政府或企业上班的职员,一般都穿一身“公务套服”,以灰暗的颜色为主,白衬衣,打领带,所以这些人又被称为“白领阶层”。与此相反,工厂工人上班时,多穿蓝色工作服,被称为“蓝领阶层”。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
——《世界全史百卷本》
材料三 “(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英)呤唎《太平天国亲历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都城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英国男子日常着装有何特点?(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习俗变化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包括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纸币出现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商帮形成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都城纪胜》描写都城临安:“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致四鼓(四更)方静,而五鼓(五更)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这表明在宋代
A.坊市界限明显B.抑商政策松动
C.城市政治功能增强D.商业活动不再由官府监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