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手工业的发展 > (8分)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经济发达,也是“鱼米之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经济发达,也是“鱼米之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丝织、瓷器、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                 ——摘自浙江在线
(1)结合所学的知识,试列举唐宋时期浙江著名的瓷窑。(2分)
材料二  1887年,他(严新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摘自《浙江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3分)
材料三 194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仅为15亿元,人均GDP只有72元。在GDP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68.5:8.0:23.5,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2008年, 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58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20多倍(未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4%以上,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中国经济网
(3)1978-200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与我国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1分)这一改革有何意义?(2分)
答案

(1)唐朝的越窑、宋朝的龙泉窑。(2分)
(2)宁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等(答到3点即给3分)
(3)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分)(如答到“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可给1分,但本小问得分不得超过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8分)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经济发达,也是“鱼米之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主要考察你对手工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杜甫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关于唐朝陶瓷工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B.“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瓷器为主要产于北方的白瓷
C.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道路的唐三彩,主产地在今天河南巩义
D.杜甫诗中赞美的瓷器属于当时最名贵的越窑秘色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时期,我国的丝织业和棉织业中心分别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南京、广州B.松江、苏州C.杭州、松江D.苏州、南京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笼。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材料四 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江苏苏州郊区)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那施复一来蚕种拣得好,二来有些时运,凡养的蚕,并无一个绵茧,缫下丝来,细员匀紧,洁净光莹,再没一根粗节不匀的,每筐蚕又比别家分外多缫出许多丝来。照常织下的绸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比往常每匹平添许多银子。因有这些顺溜,几年间,就增上三四张绸机……(后来)夫妻依旧省吃俭用,昼夜营运。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6分)
(3)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属什么性质?其产品用途是什么?(4分)
(4)从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规模变化来看,反映什么本质问题?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本质问题出现的原因?(4分)
我国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于(   )
A.父系氏族公社时期B.西周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

万历年间,王世懋所著《二酉委谭》说:“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日四时雷电镇。”这最有可能描述的
A.唐都上元节夜市的热闹街景B.特权阶层把持选官权
C.清初广州冶铁作坊紧张的生产D.明初景德镇制瓷作坊烧制瓷器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