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的本质,而且是为了满足自己家庭的需要而进行的,故选D。
核心考点
试题【《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项,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编《英国史论文集》
材料三 美国的经济在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之间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大量的粮食和各种原料通过铁路和轮船运到美国东部和欧洲西部那些正在迅速发展的城市中心。同时,数以百万计的移民为美国实业家和农场主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美两国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我国粮食产量变化与农村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代诗人李绅有《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句反映了(   )
①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勤劳耕作 ②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生产状况
③劳动生产率提高,粮食丰收 ④封建剥削沉重,农民陷于贫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古代中国生产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耦犁   ②曲辕犁   ③冶铁鼓风水排   ④铁制农具
A.④②③①B.①③②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