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
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
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蜀志》”中的蜀都是指四川,“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当然是称颂李冰在四川修建的都江堰的巨大功劳。
核心考点
试题【《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原因。下图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与此同时,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的主导地位,1910年,美国共有573.7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面积为892亩,到1930年,农场数上升到6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经营面积增加到953亩。这些大规模的农场,耕作方法先进,单位面积农产品的收获量高,其农产品价格比经营小块土地面积的自耕农便宜。于是,那些继续耕种小块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卖掉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那一小块土地,到现代大机器工业部门去谋生路。
——彭南生《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进步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和农村变革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社稷”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
A.以农立国B.土地国有C.精耕细作D.以民为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 ②土地逐步私有化 ③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④农业生产家庭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