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4分)国防现代化与和平发展并不矛盾,强大的国防不仅可以保护国家安全,更是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宋代的创业之祖赵匡...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国防现代化与和平发展并不矛盾,强大的国防不仅可以保护国家安全,更是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宋代的创业之祖赵匡胤是军人出身,他没有打算重新分配农业田地;也没有设计征兵,宋朝可说是中国唯一以幕兵解决军事人员需要的主要朝代。赵匡胤登极之后,就在国都开封之城南开掘了一座人造湖(这开封也只为宋代国都,自后即未再为中国其他之主要朝代选作京城)。他并未经常地向部下训辞或者听儒臣讲解经史,倒是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人造湖上视察水师和陆战的演习。他也经常视察战舰制造。赵匡胤深悉军事上的力全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他决心在库房里积绢200万匹当作自己时政上的储蓄,以便和北边半汉化的朝代交兵。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宋大胆的试验〉》
材料二 日本侵台后(十九世纪70年代),李鸿幸曾经指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密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挑衅,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也”。他同意加强海防,设立北、东、南三洋海军,这种把边防的重点从西北内陆边疆转移到东南海疆的举措,是封建国防观念向近代国防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
——孙占元《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的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大陆的“三十年战争”。出于对上述状况的考虑,荷兰学者格老秀斯提出国际法的设想。格老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各国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掠夺战争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大小强弱,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老秀斯还拟定了一些国际法的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害停止抵抗的战俘,保证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格老秀斯被认为是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其主张被确立为欧美主导的国际法的基础。
——摘自于《国际法的渊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匡胤在军事上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和影响评述李鸿章国防思想与实践。 (8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

(1)措施:①实行募兵制;
②加强军队的训练和战舰装备的制造;
③积蓄经济力量。(答对2点给4分)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看到来自于外部威胁的加剧,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2分)
内容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海防,筹建三支海军(尤其是北洋舰队)。(2分)
影响:推动清政府国防观念的有力改变;促进了清朝军队的近代化;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也没有实现洋务运动“自强”的目标。(答对2点给4分)
(3)观点:反对掠夺战争,拥护世界和平;国际法权威不容侵犯(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保护人的生存权;保护私有财产。(答对2点给4分)
原因: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相互争夺的矛盾激化,各国间争霸战争带来极大灾难;(2分)欧洲人文精神(对人生存和价值的认同)、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不断增强。(2分)
(4)要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防建设,维护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要遵守国际法准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此类归纳性设问要注意划分材料层次。材料一共包括5句话,可分为3个层次。第1句,可概括为推行募兵制;第2-4句,反映出赵匡胤对军队训练和装备生产的重视;第5句,可概括为积蓄经济力量以应对可能的战争。
(2)筹划海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材料体现的背景还有日本侵台的刺激。材料的中间部分反映了内容,即筹建三支海军。“把边防的重点从西北内陆边疆转移到东南海疆的举措,是封建国防观念向近代国防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反映出影响,另外还包括,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实力,但没有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3)首先明确题意,此处“作者”实际上是指材料中所说的格老秀斯。材料中“格老秀斯指出……”之后的内容即他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概括其核心内容:反对掠夺战争;国际法高于国内法;主权平等;保护人权。产生的原因对应其观点来考虑,“反对掠夺战争”是由于争霸战争带来极大灾难;“国际法高于国内法,主权平等”是受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影响;保护人权是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4)谈认识,主要是今后怎么做、应注意什么问题。将材料一、二、三和(1)(2)(3)问综合在一起,借鉴历史经济教训,适当结合现实即可。由材料一可知要重视国防,材料二是重视海洋权益,材料三是应该遵守国际法,大方向是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24分)国防现代化与和平发展并不矛盾,强大的国防不仅可以保护国家安全,更是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宋代的创业之祖赵匡】;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14世纪—16世纪 欧洲大学
10世纪—13世纪  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历史
(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讲义、语录、注疏;史学著作包括《左传》《汉书》等;诗词教材包括《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讲武、水利、算数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文法
辩证法
算术
几何学、地理学
天文学、力学
音乐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大贡献,不在政治而在宗教上。天台、禅、华严三宗的出现已创造完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下的新佛教。尤其在六祖慧能以下的禅宗,在精神上,在意态上,实可算的是一番显明的宗教革命。
唐朝对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有玄奘、义净和鉴真。唐高宗咸亨二年,义净从广州出发浮海赴天竺学佛学,搜罗并抄写佛经,共携回经、律、论约四百部。扬州的名僧鉴真,天宝年间,应日僧荣睿的邀请,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六次东渡,以六十六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传授戒律,并携去律宗、天台宗的经典,弘法传教……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胡如雷《唐史》
材料二 明朝万历八年(1580),一部分耶稣会士来到澳门,以后又陆续有教士来到中国。利玛窦受到明神宗朱翊钧的优待,在北京建立教堂。这些人除为殖民主义者服务,传播宗教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曾经由徐光启等译成中文。
——摘自许大龄《明史》
材料三  1845年,俄国政府因清政府赠送藏文《大藏经》,回赠各类图书355种共计800余册(幅),另有天文、地理仪器和工具。这些图书可分成21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工艺、地理等等,仅地图就有22幅,另有地图册13本。理藩院收到这批图书后,仅译出书名,便束之高阁了。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四 强国兴盛以后,很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它强盛时期实行的制度、政策以及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奉为神圣,凝固僵化,不再与时俱进,减弱甚至丧失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摘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材料一表现了唐朝文化怎样的大国气象?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造就这种气象的条件。 (10分)
(2)材料二所处的时代,西方世界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为什么还会出现材料三中的现象?(8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外交往的发展呈现哪些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初,凡军国大事,天子往往召集群臣博议。博议又称廷议,通常是由富于行政经验的公卿、列侯、二千石以及怀藏学识的大大、博士等五类官员参加。”这种博议制度,是为了
A.加强君主独裁专制B.防止丞相专权
C.实行议会民主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材料主张建立
A.分封制B.郡县制C.内外朝制D.监察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
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
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
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