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宋史·赵普传》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的故事。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宋史·赵普传》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的故事。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这表明:
A.宰相权利增强,皇权削弱
B.北宋是法制化国家,君权受到法律的约束
C.皇帝与宰相关系融洽,共同治理国家
D.功过赏罚不以君主个人好恶,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
D
解析
A、C选项不正确,北宋初年尽管设宰相,但宋太祖采取了各种措施限制了宰相权利,如设三司等,A错误。宋太祖采纳赵普意见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并非与宰相分享治理权利,且皇权与相权存在着斗争,故C错误,B项明显错误。题干:“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表明赵普坚持按功提拔官员是为了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稳定官僚任用体系,赵匡胤尽管不喜官员,也不得不接受。故D正确。
核心考点
试题【《宋史·赵普传》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的故事。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宝元二年(1039),夏景宗元昊派遣官员出使宋朝,通告西夏建立,希望宋朝承认这一既成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兴师问罪,宋仁宗就在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展开了对西夏的军事行动,负责筹划指挥对夏军事行动的机构或官员是:
A.中书门下B.参知政事C.枢密使D.三司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3年11月,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被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但是,关于隋炀帝陵墓的命名出现了不同观点。按通例,皇帝死后下葬陵寝所在称“帝陵”,而此次专家组在认定隋炀帝和萧后最后下葬地后则使用了“帝墓”称谓。对此,专家解释说:如果是陵墓级的,应该有神道、石人、石马等,但是目前这些还没有发现,应该说它还不是皇陵等级。因为隋炀帝是亡国之君,所以虽然看上去其随葬品很精芙,但是就规格等级而言都不是詹代的最高规格,对亡国之君,唐代进这样一种礼仪,主要表明的是唐代统治者的态度。
很多人说炀帝是最坏的皇帝,那么,扬州人为什么要给这位口碑不好的皇帝修墓呢?“有学者认为,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扬州获得的政治文化地位离不开这位炀帝。”炀帝曾在扬州做了九年总管,对地方、对扬州的社会发展史都非常重要,可以说,在扬州地方文化的积累中,已经有潜在的‘炀帝情结’,人们正是为了纪念他,才为他修葺陵墓。“还有学者认为,隋炀帝是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大运河就是他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
针对材料中对隋炀帝埋葬之地的命名中“帝陵”“帝墓”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的显著削弱B.中央集权的强化
C.政治制度的成熟D.选官制度的成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示意图,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种国家权力架构的不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
A.注重权力监督B.实行三权分立
C.完善三省六部制D.加强机构分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