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
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
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唐时期开始实施三省部制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因此B正确。材料只是说宰相多,不能体现三省六部制遭破坏 A不能选,C、D与题意不符也不能选。
核心考点
试题【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它”是指
A.西汉郡国制B.北宋的通判
C.元朝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之“体”,始终存在着监察、谏议和封驳制度,并通过“微服私访”、“采诗观风”、公开巡视,设置“谏鼓谤木”等机制进行民间政治信息的收集,这些制度和机制
A.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B.避免了专制主义的危害和弊端
C.杜绝了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D.有效保证了官僚机构的廉洁和效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
涌现出一批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别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俸剩余部分留作己用。……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民国时期,现代的文官制度被引进中国。文官考试有一套极其严格的考试程序:如对褫夺公权,亏空公款,曾因脏私处罚有案,吸用鸦片或其它代用品的人则不允许其参加考试……如考官入闱,即考试院在举行文官考试时,先要聘请一些人为典试委员与襄试委员,这些委员在受命之日起立即启程赴任并住进考试院。在考试期间要断绝一切交际应酬及函电往来,就如同禁闭,一直到考试完毕,出闱以后才恢复自由。入闱期间食宿均在其中。室外、院内警卫森严……监试委员套之任务是监督保证考试的公正严密,纠举徇私舞弊。……试卷之弥封,弥封册号之弥封保管,试题之交出发给,试卷之点收及封送,弥封之拆去与对号,应试人总成绩之审查,及格人员之榜示,都要在监试委员监视之下为之。
——摘编自史新恒《民国时期文官群体初探》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