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18分)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始终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权限成了历朝历代制度设计中的头等大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始终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权限成了历朝历代制度设计中的头等大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
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有人如此请求,即以叛逆论罪,凌迟处死。                                                          ——朱元璋
材料四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宋太祖后,大臣上
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朱元璋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
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4分)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下达命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人们习惯上把明中期以后的内阁首辅徐阶、高拱等人称为宰相,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4)材料四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答案
(18分)
(1)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折,下达皇帝诏令;太尉,管理全国军务。(3分)便于皇帝直接掌管兵权,加强皇权。(2分)
(2)特点:相权分散,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2分) 
(3加强皇权。(2分)不正确。(1分)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侍从或秘书;阁臣的升降操纵于皇帝之手,“票拟”是否生效取决于皇帝。(4分)
(4)说明了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1)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太尉掌管军事,秦代从未将太尉一职授予大臣主要是为了把军权控制在皇帝手中。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下达命令废除宰相制度,并诏令子孙后代做皇帝不能设立丞相一职,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相权威胁到皇权的高度集中。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决策或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权力完全来自皇帝的信任。而宰相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内阁首辅不能称为宰相。
(4)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说明了宋代之前,丞相等大臣上朝可以和皇帝一起坐着;到了宋朝,大臣上朝要站着;到了明代,群臣只能跪着与皇帝说话。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从本质上说明了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始终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权限成了历朝历代制度设计中的头等大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该称谓最早出现于
A.公元前2世纪初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初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的建立者是(   )
A.秦始皇B.周武王C.周文王D.汉武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秦朝军事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太尉掌管右虎符B.皇帝控制全国军队
C.修筑长城抵御匈奴D.军事决策先朝议后皇帝裁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新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是13个邦国之间的联盟。国家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不掌握军队,没有统一的宪法。各邦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各邦之间互设关卡。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合众国国会有征兵、发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权力”;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材料三 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相关信息。(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变化?(1分)简析联邦制确立的必要性。(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准备在内蒙古实行什么制度?(2分)实行的直接目的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柳宗元对秦、汉、唐等三朝代过失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柳宗元和顾炎武观点的异同。(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了哪些“前无古人的变化”?(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