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历史学界讨论的重点话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第一:中央...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历史学界讨论的重点话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观察图片

【材料三】 费城会议原本是要修改邦联条例,但实际上当时大多数代表认为,仅对邦联条例修改并不能达到建立一个“坚强的全国政府”的目的,正如麦迪逊年初在致华盛顿的信中说:“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和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13个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而后者,13州将成为一个完整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据材料一,钱穆指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哪一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说明这一趋势的两个例子。(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1分)此种制度有何历史意义?(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立国之初的美国存在什么问题?(2分)美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4)根据以上材料论述的问题,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3分)
答案

(1)趋势: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权力逐步缩小。(2分)
举例:①汉武帝时期推行刺史制度,刺史代表中央负责对地方的监察;
②宋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如设通判等);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1分) 历史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4分,答对两点即可)
(3)问题:推行邦联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2分)
解决: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规定联邦政府拥有一些主权权力,地方仍有较大的自主权。(2分)
(4)认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中央集权可以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地方权力过大则
不利于国家统一与安定;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等。(3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钱穆指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汉、宋、元等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宋代实行地方分权、设转运使、通判;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从材料二图中的“岭北行省、辽阳行省” 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行省制度实施的历史意义。
(3)美国独立之初,实行邦联制,“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13个国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解决的途径是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大权,地方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4)本题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需围绕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召开论述。
点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①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②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使地方服从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一;
但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
核心考点
试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历史学界讨论的重点话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第一:中央】;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秦始皇时期,在广东设置了南海郡,南海郡守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使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的工作很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是
A.太尉B.丞相C.廷尉D.御史大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以上材料说明(  )
A.赢政功绩大B.皇权至高无上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D.实行礼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统一后,并没有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而是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体制是(  )
A.州B.省C.郡县D.郡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确立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
A.西汉、元朝B.秦朝、清朝
C.西汉、明朝D.秦朝、明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