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1920年代,“联省自治”思潮风潮风靡一时,梁启超、蔡元培、章炳麟等人也主张依照美国联邦制,由各省自制省宪法,实行自治,先后得到各省地方军阀的响应。孙中山认为联省自治阻碍他统一全国的大业,主张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2年,孙中山组成联军欲进攻江西,开始武力统一中国行动。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入湖南,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的主张遂不了了之。
—百度词条《联省自治》
材料三 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中,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成为“独立和自由的国家”,但“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名却是在1781年3月美国《邦联条例》生效时才最后定下来,即便如此,美国仍就是13个独立国家的反英联盟。现代意义上的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在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被各州批准以后,于1789年4月正式成立的,至此,美国在法律上才成为一个统一和独立的国家。这样一种独特的建国史使州和联邦的关系成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美国究竟是联邦政府拥有唯一的主权,还是各州和联邦同时拥有主权,就成为美国建国初年争吵不休的问题。
——任东来《美国宪法的“默许权力”和联邦至上原则》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中提及的这场著名辩论,秦始皇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有何进步性?(6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两国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中美两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示?(10分)
答案

(1)决定: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分)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所沿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知识分子的宣传推动;地方军阀割据自保;欧美联邦制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
(3)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2分) 中国是通过北伐,武力完成统一,清除了联省自治的主张;美国是通过制宪的方式,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联邦制.(6分) 启示: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辩论的焦点是分封制和郡县制之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决定是废分封,行郡县;第二小问进步性从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分析归纳即可。
(2)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二中“梁启超、蔡元培、章炳麟等人也主张依照美国联邦制,由各省自制省宪法,实行自治”的信息,可概括出知识分子的宣传推动,欧美联邦制的影响;从“先后得到各省地方军阀的响应”的信息可概括出地方军阀割据自保。
(3)第一小问相同的政治问题从材料二中联省自治和材料三中美国建国初的《邦联条例》以及制定1787年宪法的背景,可归纳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第二小问中中国的方式从材料二中“1922年,孙中山组成联军欲进攻江西,开始武力统一中国行动。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入湖南,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的主张遂不了了之”的信息来归纳,美国的方式通过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是制定宪法,建立了联邦制;第三小问启示可从国情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美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方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研究型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汉民族秦汉形成说”。(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8分)
(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之所以革之(注:废分封制)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属)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制的意义。(4分)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柳宗元和黄宗羲对于君主政制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