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9分)
答案
(1)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6分)
(2)同:一定程度上都遭到顽固派反对,但都取得成效。(3分)
异:最终结果不同。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性质。王安石变法随着王安石下台而废除,最终失败了。(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本题需要分别回答商鞅与王安石变法的惠民政策的内容。材料一中的“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表明商鞅对农业的重视,对工商业征收征税,主张提高粮食价格。材料二中的“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表明王安石注重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等。
(2)第二问,回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两者结局,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而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然后再分析员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决定改革能否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改革时的背景上,改革的内容及其实施的方式,改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对比,改革是否顺应潮流等问题,依据这些原则来分析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以下评价最能说明“始皇”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一项是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里是最基层的组织,所设官吏最小,称为胥吏。这表明
①皇帝通过依靠层层官吏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②各级官吏(包括胥吏)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包括胥吏在内的各级官吏拥有封地    ④官吏依靠皇帝授予的权力统治属下及其臣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复杂深奥)。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
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随意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①文中的“原理”是指分权制衡原则 ②“秦之定制”奠定了后世的基本政治格局③ 作者认为“后世”的官制没有创新 ④作者于对“原理”的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