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
——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 计
100
100
100
100
一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31.83
19.67
10.48
8.52
——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7分)
答案

(1)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共同劳动,财产共享;家庭关系和睦。(6分)
(2)变化: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个人(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6分)
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6分)
(3)特点: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4分)
趋势:城镇化(或城市化);工业化(或现代化)。(3分,答出其中一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逐句概括即可。“六世同居”、“五代同居”可概括为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也同耕共食” 可概括为财产共享,共同劳动;“不分彼此”、“不曾折箸争吵过” 可概括为家庭关系和睦。
(2)第一小问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概括。“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和“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的信息可归纳出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原因结合晚清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来分析即可。
(3)本小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表格中家庭户规模的构成的比例数据可直接归纳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第二小问,趋势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思考,可归纳出城镇化、现代化。
核心考点
试题【(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其后来又被什么制度所取代?(4分)
材料二 诏曰:“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议二千石不举者罪。”有司奏:“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资治通鉴》卷十八 《汉纪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社会存在什么问题,解决办法如何?(8分)
材料三 由此论之,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
——《资治通鉴》卷八十一 《晋纪三》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一代之美制”后来在何时开创?简要说明其创立之初,对匡正时弊所起到的主要历史作用。(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字,则孟孙叔孙”。由此推论“巫、卜、祝、史、匠、陶、屠”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爵位C.行业D.谥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古代中国,从商周以下,社会结构中的血缘宗族纽带不仅从未被打破,而且以分化和变形的方式适应了从古至今的千百次社会变革,宗族伦理推广为政治伦理,等级制的亲缘关系支配了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活动。材料表明
A.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逐步建立并被强化
B.宗法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直接影响古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生活
C.宗法血缘关系随着专制政治的强化而削弱
D.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这可以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在
A.夏朝已经萌芽B.商朝已经出现 
C.西周正式确立D.春秋开始瓦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