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二》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体现了哪些经济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一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答案
(1)重农抑商、海禁(或闭关锁国)。(2分)
(2)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生产力发展。(3分)
(3)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根本原因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
第(3)问,影响根据材料主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来考虑。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稀疏而微弱B.发展非常缓慢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住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艾,少私义则套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彼,重徒则死处而无二虑。舍奉而事末则不夸。不夸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柬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徒,轻迁徙,则国家有惠,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清乾隆十九年江浙盐运使司发给黔县商人的运销执照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史料一作者主张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说明该作者的理由。(4分)
史料二指出了清政府怎样的工商业政策?(2分)
史料三反映出当时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4分)
史料一、二与史料三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说明封建社会进入盛世阶段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D.受到明清王朝压抑而缓慢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为我国古代某朝引进的粮食作物,与该作物同时代的经济现象是(    )                                     
A.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
B.纸币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C.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各无异议”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