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物质的分离、提纯 >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药品制取气体量气管中液体ⅠCu,稀HNO3NOH2OⅡNaOH(s),浓氨水NH3...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药品
制取气体
量气管中液体

Cu,稀HNO3
NO
H2O

NaOH(s),浓氨水
NH3
 

镁铝合金、NaOH溶液
H2
H2O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实验Ⅱ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是 (   )(填字母编号,下同)
a.浓NaOH溶液    b.煤油    c.氨水    d.氯化铵溶液
该实验剩余的NH3需吸收处理.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NH3,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   )

(4)本实验应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③                                        
(5)实验Ⅲ获得以下数据(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忽略滴入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编号
镁铝合金度量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1.0g
10.0mL
346.3mL

1.0g
10.0mL
335.0mL

1.0g
10.0mL
345.7mL
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分)(前3空每空2分,后3空每空3分)
(1)分液漏斗
(2)3Cu + 8H++ 2NO3= 3Cu2+ + 2NO↑+ 4H2O
(3)b       A、C、D、F
(4)使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液面相平
(5)27%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常识知识,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根据题中所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2NO3= 3Cu2+ + 2NO↑+ 4H2O。
(3)氨气易溶于水,故错b。BE装置溶液发生倒吸,故错。故选ACDF。
(4)还需要注意的是要使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液面相平。
(5)②中的属于与其它相差大,舍去不用,用①③中的数据计算,实验Ⅲ中,Mg和NaOH溶液不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通过计算H2的体积为336mL, H2物质的量为0.015mol,根据2Al~3H2计算,Al的物质的量为0.01mol,Al的质量为0.27g,故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27%。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难度大,易错题是量气管中液体的选择,选择标准是和该气体不反应。
核心考点
试题【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药品制取气体量气管中液体ⅠCu,稀HNO3NOH2OⅡNaOH(s),浓氨水NH3】;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的分离、提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A.苯中的甲苯(溴水)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NaOH溶液)
C.乙醇中的乙酸(NaOH溶液)D.乙醇中的水(新制的CaO)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CO2(HCl)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B
乙烷(乙烯)
氢气
加热
C
溴(水)
乙醇
蒸馏
D
乙醇(水)
新制生石灰
蒸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A.CO2(HCl)----饱和碳酸钠
B.NaCl溶液(碘)----CCl4,萃取、分液
C.KNO3溶液(NaCl)----降温结晶,过滤
D.Cu(Fe)----加盐酸,过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先加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再加入溴水 
B.先加足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点燃这种液体,然后再观察火焰的颜色 
D.加入浓硫酸与浓硝酸后加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为减缓反应速率,用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制乙炔
B.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应用待测液润洗
C.实验室制乙烯时应将无水乙醇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加入碎瓷片以防爆沸
D.配制FeCl3溶液时,向试管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