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 【题文】下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2分)(2)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2分)
(2)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来讲,草地的反射率为  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原因。(3分)
(3)说出丙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其对过程①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4)人类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简述该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分)
答案
【答案】(10分)
(1)甲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易受侵蚀,形成谷地(2分)
(2)②会增强(1分)原因:地面反射率变小,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辐射增强。(2分)
(3)丙处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  大量火山灰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削弱)(2分)
(4)d(1分) 形成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1分) 形成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1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甲处岩层结构是中心老两翼新,呈拱形,是背斜构造。甲在地貌上表现为谷地,主要是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松散容易被侵蚀。
(2)②是地面辐射。乙处植被少,是深色的土壤反射率降低,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
(3)丙处是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使大气层中的粉尘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增强,导致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①的作用明显减弱。
(4)人类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河流由于重力作用由高向低处流,冲蚀作用形成河谷等侵蚀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于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平原等堆积地貌。
考点:主要考查地壳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下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2分)(2)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主要考察你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读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冲积扇是河流泥沙在出山口形成的自然沉积体。与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冲积扇相比,新冲积扇位置偏向南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农业生产活动B.地表水下渗
C.祁连山地南移D.冰川融水量增大
【小题2】现代,甲地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冰川沉积B.风力作用
C.流水侵蚀D.流水搬运
【小题3】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   )
A.沿河流呈南北走向
B.沿河流呈东西走向
C.地处戈壁呈南北走向
D.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8分)读中南半岛地形和河流分布示意图(图甲)及B地地质剖面图(图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100°E以西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2)古气候学家根据图乙所示的地质剖面中各岩层厚度差异现象,推断各地质历史时期中南半岛夏季风的强弱。简要说明古气候学家进行判断的依据(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北半球河流的横剖面图,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应是(   )
A.自北向南流B.自南向北流
C.自东向西流D.自西向东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会泽大地缝(如图)地处云贵高原腹地的一条断裂带上,属喀斯特地貌区。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对该区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山崖壁立千仞,险峻万端
B.崖壁瀑布,飞流直下
C.区内石芽、石柱、溶洞众多
D.水流缓慢,河漫滩广布
【小题2】大地缝的形成原因有(  )
①地壳运动 ②变质作用 ③流水侵蚀 ④海浪侵蚀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
A.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小题2】该景观位于:(   )
A.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C.印度洋水汽通道上
D.河流转向西流的拐弯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