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1: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1: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后在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2: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莫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三角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今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材料3: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l)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从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_______”的加工贸易模式。(6分)
(2)材料1中提到的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什么?(3分)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7分)
(5)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或地区将一些工业转移到广东省,形成了下列三种生产模式。请写出影响下列模式的主导区位因素。

模式②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2分)
答案
(1)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前店后厂
(2)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3)①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
③大城市依托作用不如长三角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答出三点即可)
(4)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问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5)市场
解析
第(1)题,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搬迁至广东,主要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第(2)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仅仅开放了广东省的几个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地区,使这些地区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同时,广东邻近港、澳,地缘优势突出。第(3)题,珠三角地区由于受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区内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实力不足。第(4)题,需注意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第(5)题,模式②为进口原料,在本地加工后销往本地市场的生产模式,市场广阔是吸引其前来办厂的主导因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1: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主要考察你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图,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1)~(3)题。

(1)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源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力因素
(3)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②乙、丙产业的集聚,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③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④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气东输工程的终点城市是
A.武汉B.扬州C.北京D.上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2004年)”,完成:

小题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小题2:关于①、②、③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干旱或高寒区,所以第一产业比重小
B.②自然条件优越,所以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C.③交通便利,生产力水平高,二、三产业比重大
D.①沿海区位,交通便利,历史基础好,二、三产业比重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分析江南某省某乡农村面貌的变化表,完成:
1990年概况
2000年概况
丘陵为主,土壤贫脊
修建水库,引水入乡,营造湖岛风光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式为主
砍伐林子,水土流失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茵
文化生活单调
“渔村一日游”的项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众多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众多
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

小题1:根据1990年至2000年该乡的发展状况,判断2009年该地区最可能的发展阶段是
A.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
C.后工业化阶段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小题2: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变B.产业结构的变化C.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D.旅游业的发展
小题3:该乡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加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丰富的地表水资源B.劳动力丰富C.旅游业的发展D.周边山区森林广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见左图。
材料2: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见右图

小题1:外商纷纷来珠三角地区投资建厂,原因是什么?
小题2:根据材料2,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小题3:你认为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发展正面临着哪些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