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读“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沿途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沿途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为什么西南地区水力资源十分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答案
(10分)
(1)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2)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
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2分)  
(3) 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任答两点合理答案即可)(2分)     
(4) 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读“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沿途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主要考察你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21~22题。
小题1: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和技术B.土地成本和劳动力C.交通和市场D.原料和能源
小题2: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B.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17题。

小题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小题2: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小题3:②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小题4: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小题5:②线工程途经我国最大能源输出省(市),该省(市)是(  )
A.上海市 B.山西省C.陕西省D.青海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24~25题。

小题1:乙丁代表的产业转移方向是
A.美国日本B.日本中国C.西欧日本D.西欧中国
小题2:汽车产业的这种转移,对丁地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产业升级
B.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
C.加快产业人口集聚与城镇化进程
D.改善环境质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探日本产业转移之因, 思中华强国之路。(10分)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从而(      )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汇率:198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来国际市场上日本产品卖1美元,升值后售价就达2美元。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3)  市场: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      )(国内/国际)市场趋于饱和,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4)  劳动力: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日本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      )和(      )的双重制约。
(5)  土地: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带。这一带用地紧张,价格昂贵,环境污染严重。促使日本企业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      )发展。
(6)  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政策明显对传统企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要么向(      )密集型转型,要么向(      )转移。
(7)  简要谈谈你的强国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34~36题。

小题1: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农业因素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D.工业基础条件
小题2: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小题3: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