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10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郑国渠系公元前20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公里,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郑国渠系公元前20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公里,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

(1)图中为郑国渠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选线方案。(4分)
(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说明原因。(3分)
(3)分析郑国渠的修建在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3分)
答案
(1)选择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灌溉区域较广(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2分) ;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实现全线自流。(2分)
(2)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河水泥沙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河水不能入渠。(3分)
(3)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减轻关中平原地区的洪涝威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郑国渠为引水渠,其选线评价从地势高低,水是否可自流及沿线灌溉面积两个方面评价。
(2)本题考虑泾水的水文特征,流经黄河,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导致干渠首部逐渐变高。
(3)郑国渠的综合效益从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阐述。
点评:本题以郑国渠为背景,考查古代水资源调配的这一知识点,其现实意义古今一样。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郑国渠系公元前20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公里,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主要考察你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水源地水质状况,应选择的最佳方法是
A.调查访问法B.问卷调查法
C.野外实地考察法D.文献资料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是“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B.乙C.丙   D.丁
小题2: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
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
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小题2: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法国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双转移”(如图)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A.劳动力成本下降
B.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C.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D.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小题2: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全
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C.转入地的环境污染严重
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__________。(1分)
(2)从图甲和图乙看,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4分)
(3)结合图丙和图丁,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2分)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