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   )A.德国境内莱茵河内的污染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   )
A.德国境内莱茵河内的污染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答案
B
解析
在环境问题中,有的是对全球范围造成影响的,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如地球上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巴西亚马迅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它被誉为“地球的肺叶”,它的破坏将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地球上的生存环境。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   )A.德国境内莱茵河内的污染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考察你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① 阿特巴拉河 ▲ 4307山峰
︿1500﹀等降水量线(mm|年)  ~河流
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流域构成(%)
时段
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
阿特巴拉河·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10
68
22
枯水期
83
17
0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城市②所在地区属于                    气候。
小题2:该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世界三个国家跨区域调水示意图,完成:

小题1:①为__________国家的             工程;②为       国家的          工程;③为          国家的          工程。上述工程主要是解决                     
小题2:图①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图②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图③所示区域_________气候显著。
小题3:在图③所示的三条输水线路中,水质最好的是__________;输水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投资成本最低的是___________。
(4)试分析跨区域调水对受水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埃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国的四大经济支柱是:侨汇、运河、旅游、石油
B.尼罗河是该国最长的河流,在尼罗河下游发展灌溉农业
C.跨亚、非两洲,濒红海、地中海,以阿拉伯人为主,信仰基督教
D.光照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适宜于生产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灾区卷,文综,39-(3)(4))
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2)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