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为: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为冷,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为温暖,平均气温稳定在22...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为: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为冷,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为温暖,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为热。
材料二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其特点为:1.地带性突出。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2.局限于某些群体。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
材料三 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三中世界适宜避寒区范围的一月平均气温范围。
(2)读图回答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主要原因是什么。
(4)北欧各国,如挪威、丹麦、芬兰、瑞典是高密度避寒产出地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10℃—22℃(2分) 
(2)分布特点是呈带状分布、沿海面积大于内陆。(4分)呈带状分布,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造成的;(2分)沿海面积大于内陆,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2分)
(3)丁地(2分);原因是气温高,本地区比较贫穷等。(4分)
(4)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日照短,阴天多(4分);居民收入高,有较强的避寒出游愿望和支付能力(4分)
解析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三中世界适宜避寒区范围可以判断,一月平均气温范围为10℃—22℃(温暖)。
(2)读图可知,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是呈带状分布、沿海面积大于内陆。呈带状分布,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造成的;沿海面积大于内陆,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3)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丁地,原因是气温高,本地区比较贫穷等。
(4)北欧各国,如挪威、丹麦、芬兰、瑞典是高密度避寒产出地之一,原因是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日照短,阴天多;居民收入高,有较强的避寒出游愿望和支付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为: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为冷,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为温暖,平均气温稳定在22】;主要考察你对自然灾害与防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1年3月21日,九江德安县、星子县等遭到狂风暴雨和冰雹袭击达半个多小时,一些冰雹直径达10毫米以上,民房和农作物遭到不同程度损害。据此完成1~3题。
小题1:材料中的灾害
A.属人为灾害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
C.致灾因子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D.是战争造成的
小题2: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毁灭D.环境受到污染
小题3: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是
A.自然作用B.人类活动
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D.人类和人类社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潍坊质检)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2题。
小题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D.数字地球
小题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洪涝C.地震D.森林病虫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较1954年偏少,但洪水水位和最大洪峰流量高于195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灾情严重。回答10、11题。
小题1:2010年与1954年相比,长江洪水
A.水位高是由于河床变浅、水域变小
B.洪峰量大是由于受强热带低压控制
C.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是由于流域面积扩大
D.造成的人员伤亡少是由于流域人口减少
小题2:能够实时反映洪水淹没范围的技术手段是
A.GISB.RSC.GSMD.GP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7、图8回答28~29题。

小题1:若图7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7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
小题2:若图8为图7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6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2分)
2010年1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发生了较严重的冬春连旱。专家评价此次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 50年一遇大旱 。
(4)写出旱灾带来的主要影响,简述为了减少本次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