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盐碱化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
小题2:我国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
小题1:我国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导致了当地湿地面积较少,故地下水位下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气候变干燥,故而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物种骤减、沙尘暴增加,而与酸雨加重关系不大。
小题2:湿地本身就是世界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而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故A项错误。
核心考点
试题【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主要考察你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该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其主要原因是                          。(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等生态价值和                      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可采取哪些较为可行的措施?(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1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内湖泊有不断萎缩趋势。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导致该区域内湖泊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长期围垦  ②泥沙淤积   ③兴修水利  ④旅游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湖泊萎缩对区域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早涝灾害易发    ②航运价值降低   ③饮用水源不足    ④耕地资源增多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变化:
生态问题: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能正确反映出的湿地的重要意义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调节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降解污染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小题2:图中的我国东北湿地保护区分布在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辽平原、辽河平原
C.松辽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