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甲图中用实线按走向画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并标注名称。(2)甲地区自然特征可概括为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甲图中用实线按走向画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并标注名称。
(2)甲地区自然特征可概括为           ;乙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3)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         ,玉米产区主要分布在       
(4)甲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是:                      (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的角度作答)。甲地区水资源分布状况为:                     ,为了区域协调发展,应采取                   调水工程。
答案
(1)画图略 
(2)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2分)
(3)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2分)
(4)   夏季多冬季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东水西调,北水南调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分析。
(1)查地图了解区域重要地理事物。
(2)自然特征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乙地区位于长江流域,由于工业较发达,故大气污染、水污染较严重;
(3)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4)注意时空规律即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结合季风气候,且夏季风的进退;甲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则自东向西减少,南北方向则由于气温影响蒸发量,而导致北多南少。
核心考点
试题【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甲图中用实线按走向画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并标注名称。(2)甲地区自然特征可概括为      】;主要考察你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图中①、②、③是我国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有关界线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全年均温00C等温线,③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B.②为季风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地形)界线
C.②为森林与非森林分界线,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D.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
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A.我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C.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D.我国地形以高原为主
小题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A.有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影响我国内陆地区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D.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据图完成问题。

小题1:连线PQ东南部属于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横断山区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该地区地形地势的最佳写照
B.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半年
C.该地区的植被类地主要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D.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显著,冬暖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小题3: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该地区优势资源的是
A.风能B.水能C.地热能D.有色金属
小题4:造成连线PQ的东南部与西北部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矿产资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甲中①农业区是河套平原,影响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1分)
(2)图乙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什么?相对于图甲所示地区其生产的最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什么? (2分)
(3)比较包头钢铁企业和宝山钢铁企业各自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4)图甲所示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
小题1: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入网,阡陌纵横似江南。”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
A.引黄灌溉B.土地肥沃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小题2: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四川、福建B.河北、河南C.北京、河南D.山西、安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