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12分)读“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 图中“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大致与我国农牧过渡带相似,其北方界线主要  受_______...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读“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大致与我国农牧过渡带相似,其北方界线主要  受________  因素的影响,南方界线主要受 ________ 因素的影响。(4分)
(2) 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别比较甲、乙两地防护林建设条件的差异。(8分)
答案
(1)气候(或降水)(2分) 地形 (2分)
(2)甲地:地形平坦,起伏小,气候干旱,降水少,防护林主要以防风固沙为主;(4分)乙地:以低山丘陵为主,起伏较大,气候湿热,降水丰富,防护林主要以保持水土为主。(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考查流水侵蚀的相关知识。(2)甲地降水少地形平坦,防护林以防风固沙为主。乙地多山地丘陵,降水多,防护林主要保持水土。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读“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 图中“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大致与我国农牧过渡带相似,其北方界线主要  受_______】;主要考察你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表一 某县土地利用构成
 
耕地
林地
草山草坡
湖泊
其他
1978年
45.2%
4%
8%
2%
40.8%
2008年
30.8%
14%
20.3%
10.8%
24.1%
表二 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其他
1978年
50.3%
32.4%
10.3%
0.5%
0.8%
5.7%
2008年
20.5%
10.8%
15.4%
35.3%
15.2%
2.8%
小题1:该县2008年与1978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变化特点有
①植树造林、种草 ②退耕还湖 ③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  ④土地利用以林果业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小题2:该地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为此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禁止乱砍滥伐问题B.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C.农民温饱问题D.水土流失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开垦土地、单产增加B.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小题2:图中①、②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整体性B.差异性C.多样性D.层次性
小题3: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农林牧综合治理
C.大力发展重工业D.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B.乙C.丙D.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的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统计项目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
(MM)
河流含沙量(%)
人口(万人)
1970年
4
18
33
430
1.5
30
1980年
4.4
10
38
370
4.5
35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        %,森林覆盖率减少了         %。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          。相差了        %
(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意原因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施是:                                                  
(3)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