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巴铁路模拟路线图和巴基斯坦降水量及主要棉花分布图, 回答问题。材料二 巴基斯坦棉花主要分布在印度河两岸,属大陆性...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巴铁路模拟路线图和巴基斯坦降水量及主要棉花分布图, 回答问题。
材料二 巴基斯坦棉花主要分布在印度河两岸,属大陆性气候,印度河为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加上棉花生长期间为晴好天气,成熟与收花期基本无雨,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棉花生长。
材料三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是通往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了加强中巴两国的合作,巴基斯坦于2013年2月18日正式向中国移交瓜达尔港运营权,并且两国拟在瓜达尔港和中国西部经济特区喀什之间修建一条铁路,中巴合作受到各国的关注。
(1)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阿拉伯海的印度河为巴基斯坦主要河流,试分析上下游径流量差异及主要原因。(10分)
(2)分析巴基斯坦北部产棉区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8分)
(3)试分析中巴铁路的修建将给喀什带来的有利影响。(8分)
答案

(1)上游径流量大,下游小(2分)。 上游降水多(2分),北部冰川(雪)融水补给河流(2分);下游气候干旱,下渗和蒸发严重(2分),人类活动取水(2分)导致下游支流少,水量少。
(2)北部降水较多(2分),河流径流量大,水源充足(2分);位于河流出山口,冲积形成的土壤疏松肥沃(2分);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2分)。
(3)改善喀什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喀什的对外联系,缩短了喀什的出海通道;扩大了喀什的经济腹地;促进里对外开放的发展;促进喀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喀什城市化进程等。(8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印度河发源地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并且有冰川分布,所以水流量大;下流属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再加上灌溉,所以下游水量较少。
(2)从自然区位因素当中听水源,土壤和社会经济因素当中的劳动力,市场等因素方面分析。巴基斯坦北部们于印度河上游,水源丰富,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位于山口的冲击扇,人口众多,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
(3)喀什做为我国西部经济特区,本身有丰富的物产,苦于距离出海口较远,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巴铁路建成以后,缩短了喀什出海的距离,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也可以带动铁路沿线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人才和信息的快速交流。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巴铁路模拟路线图和巴基斯坦降水量及主要棉花分布图, 回答问题。材料二 巴基斯坦棉花主要分布在印度河两岸,属大陆性】;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海蓬子是生长在海滩、盐碱滩涂沙地,有梗无叶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约220天,其中有50~60天可以保持青嫩鲜绿枝茎。海蓬子全身都是宝,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为发展生物产业,我国某地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产业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海蓬子嫩茎上市的时间可能是
A.8~9月B.6~7月C.4~5月D.1~2月
小题2:从产业链看,图中P、Q、M依次代表
A.纸板厂、日化厂、养殖场B.养殖场、日化厂、纸板厂
C.日化厂、养殖场、纸板厂D.纸板厂、养殖场、日化厂
小题3:下列地区,适于该生物产业发展的是
A.湖南B.江苏C.辽宁D.山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专家指出:“酿酒葡萄的产地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口味、香味等一切性质。”读下图“中国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三大葡萄产区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A.雨热同期B.光热适宜C.交通便利D.劳动力丰富
小题2:农药残留、水分过大等均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提高中国葡萄酒品质的有效措施是
A.调整酒厂布局,以避免对产品的污染
B.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虫害的良种
C.加大灌溉力度,增加葡萄亩产
D.加强国际合作,扩大销售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芒果为热带水果。近年,华坪县成为云南省纬度最高的优质芒果生产基地。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华坪县芒果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纬度D.水源
小题2:与广西、海南相比,华坪县发展芒果生产的主要优势是
A.生长周期长,利于占领晚熟市场
B.水运便利,利于外销
C.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生产规模大,成本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14分)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               地区。(2分)
(2)“湖广熟,天下足”,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分)
(3)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          ;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          。(4分)
(4)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三角洲地区为我国开发较晚的区域,如今已发展定位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其中M地区已发展成为以蔬菜产业为主、多业并举,汇聚有菜果种苗繁育、基地生产种植、批发市场经营、蔬菜物流配送、深加工出口、技术研发等众多企业的优势生产基地。该地是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

(1)指出该三角洲的名称,并简要说明该区域开发较晚的自然原因。(10分)
(2)分析图示M地区发展成为蔬菜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