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城市与地理环境 > 《易经·系辞下》记载“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史料中的“聚”“市”均属(    )A.乡村B.城市C.集市D.聚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易经·系辞下》记载“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史料中的“聚”“市”均属(    )
A.乡村B.城市C.集市D.聚落

答案
D
解析
正确理解古汉语的含义,可知史料中的“聚”“市”都是人类聚居地的形式,因而均属聚落。
核心考点
试题【《易经·系辞下》记载“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史料中的“聚”“市”均属(    )A.乡村B.城市C.集市D.聚落】;主要考察你对城市与地理环境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    )
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
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
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得与乡村连结起来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类之所以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游荡生活之后,定居下来形成“聚”“市”,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B.为了繁衍后代
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活在我国大兴安岭的鄂伦春人,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放下猎枪,走出森林的少数民族,在他们由狩猎向农耕业转变的过程中,将会形成(    )
A.易迁徙的临时聚居点B.稳定的小村落
C.新兴的小城镇D.大型的集聚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两个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示意图(图6-5),回答:

图6-5
(1)根据图6-5中乡村聚落形态,一般可以推测出两个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甲地区            ,乙地区            
(2)根据初中所学中国地理知识分析出,甲乙两地区的乡村多分别出现在我国的            方和             方。
(3)根据上两题,可以归纳出村落的形成、形态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6-6,完成有关城市起源的有关知识网络。

图6-6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有剩余
B.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地
C.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中下游平原
D.集市
E.社会劳动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
(2)由以上联系图可以归纳出:人类曾经在            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某些古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