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
题目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回答1-2题。

1.近30年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
A.总体呈萎缩态势                    
B.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
C.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最多          
D.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明显2.近30年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如上图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上升          
B.冰川扩大    
C.过度引水灌溉      
D.降水减少
答案
1、C
2、A
核心考点
试题【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主要考察你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中甲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图”,乙是“该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测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结合两图信息,该地区所处大陆可能是南美大陆
B.甲图中自然带可以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C.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D.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我国西北地区将更加干旱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将于10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发展:政策
与行动”。
材料二下图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下表为2010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美国巴西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墨西哥
人口3.1
1.93
1.4
1.27
13.41
12.15
2.34
1.66
1.64
1.08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若只考虑坡向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图示山体所在的半球可能为________(南、北)半球,判断的
理由是_________。
(2)除了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还会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回答1~2题。

1.20世纪60年代后
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③我国气温低于历史最高水平④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与两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③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④近三十年,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 ,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中国正式对外公布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图甲
(1)读图甲,从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978年到2005年全球气温呈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乙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以下选项填入各字母:①极冰融化②燃烧矿物燃料③沿海低地被淹④毁林。

图乙
a   _________;b   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__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