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 当地中海沿岸地区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A.南京高温多雨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C.北京昼长夜短D.南极考察正处于最佳时期...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当地中海沿岸地区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
A.南京高温多雨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
C.北京昼长夜短D.南极考察正处于最佳时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当地中海沿岸温暖多雨时,即为北半球冬季,A项南京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冬季温和少雨;错误。B项冬季亚洲受冷高压控制;错误。C项冬季北京昼短夜长,错误。D项南半球为夏季,故为南极科考最佳时期,正确。
核心考点
试题【当地中海沿岸地区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A.南京高温多雨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C.北京昼长夜短D.南极考察正处于最佳时期】;主要考察你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2006年夏天,重庆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为挽回旱灾的部分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事实上,以前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新疆建设兵团一位负责人称,重庆部分民工在新疆摘棉花挣到钱,进而开始在新疆包土地,种棉花。
材料二:新疆和重庆市农业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资料(2004年)
 
农业人口(万)
人均耕地面积(亩)
新疆
1276
3.08
重庆
2378
1.08
材料三:乌鲁木齐至重庆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1)请根据材料二,说明以前为何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2分)
(2)简要回答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气候条件?并说明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4分)
(3)乌鲁木齐至重庆的地形剖面线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填字母)盆地。C是       盆地
(4)比较A、C两盆地内河流水文特征的相同点。(2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⑴假如将A地区顺时针旋转900,其地形特
点将同美国、中国、巴西和澳大利亚中的哪
一国地形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
⑵B半岛的气候属于上面气候图中的_______。(填代号)A地冬季比同纬度地
区气温偏高的原因是______
⑶C地区夏季气温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
⑷E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               ____。
⑸A国与C国交界地区是高大的山脉,国界有_________段相邻
A  一段       B 两段       C 三段
⑹D地区有公司要从A 、B两地进口原料,它们应该是_________(2分)
⑺A国水旱灾害频繁,每当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就会产生________灾。
⑻F位于两大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东侧有世界最深的海沟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某国地理位置图和我国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36~38题。

小题1:根据乙地气候推测,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很有可能为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小题2:甲图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的农村地区
C.陕北黄土高原D.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小题3:甲、乙两图所示地区代表性的农业类型
A.生产规模都很大B.商品率与机械化水平都很高
C.都为集约型农业D.生产对象都相同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17-19题。

小题1:甲图表示的月份正确的是
A.10月B.7月
C.4月 D.1月
小题2:甲图所示,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
A.温暖湿润B.低温干燥 C.炎热干燥D.高温多雨
小题3:乙图所示季节,对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地球公转速度相对较慢
C.澳大利亚昼长夜短
D.杭州西湖湖面可能有薄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05年11月18日,执行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中山站和南大洋任务的115名队员乘“雪龙”号考察船从A港口出发,沿途经B、C两港口,将于12月18日到达我国南极考察站D。读图回答下列23-25题。

小题1: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港口到B港口过程中是顺水行船
B.从B到C的过程中主要是迎风行船
C.整个行程依次经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D.沿途经过的地区都处于雨季
小题2:当该考察船到达C港口时,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寒冷少雨
C.炎热少雨
D.温和多雨
小题3:在图中的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A       B.B       C.C       D.D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