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 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题。小题1: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C...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小题2:在正常情况下,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C.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D.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小题3: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B.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D.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三地位于同一纬度,故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夜长短相同,A、B错误;根据图示亚欧大陆部分,内陆气温低于沿海,故判断此时为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此时乙地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内陆和大陆东岸高,C项正确。图示乙位于亚欧大陆西部的大西洋沿岸,而丙位于太平洋沿岸,D错误。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大陆内部较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故等温线应“凸高为低”,即等温线应向气温较高的低纬地区凸出,A错误;此时全球最低气温出现在亚欧大陆内部,B错误;北印度洋上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C错误;亚欧大陆上较同纬度海洋的气温较低,故影响亚洲高压,D项正确。
小题3:乙地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A错误;甲地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60°N附近,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影响,自然带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带,B错误;丙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人口稀少,D错误。甲乙之间的地带,所处纬度高,冬季气温在0°C以下,且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故容易出现凌汛现象,C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较强,考点较多。学生只要掌握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等温线弯曲的基本原则和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
核心考点
试题【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题。小题1: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C】;主要考察你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1989年~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路线图”,回答题。

小题1:在穿越南极大陆的过程中,考察队员最可能遇到“迎头风”的路段是(   )
A.从南极半岛南端到南极点
B.从南极点到东方站
C.从东方站到和平站
D.从南极半岛南端到和平站
小题2:当考察队员抵达南极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武汉白昼接近一年中最短
B.亚洲高压一年中最强
C.南极大陆的风一年中最猛
D.地球公转的速度一年中最快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D.黄赤交角的大小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从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逐渐变快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长→短→长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如下图,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当地球处于A、B、C、D位置时所代表的节气分别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当地球从A—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是__________。
(3)当上海处于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_位置附近;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_位置附近,到南极考察最理想。
(4)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___________点,此时琼海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