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地图 >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去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图中C处有...
题目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去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2分)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2分)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一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1分)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2分)
答案

(1)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
(2)看不到C处的同学;能看到E处的同学。
(3)②   
(4)3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下降6 ℃。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可以判断,C处位于山谷中,水流汇集形成小河。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
(2)读图,在图中D和C之间有一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看不到C处的同学。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在D和E之间没有阻挡,所以能看到E处的同学。
(3)根据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在DE之间的地区海拔比两点低,剖面线应向下凹。在GH两点之间的地区,海拔比GH两点高,剖面线应是向上凸起的,所以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②。
(4)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A地海拔是1200米,B地海拔是700米。两地高度相差500米,在近地面,海拔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下降6 ℃。两地相差500米,所以气温相差约3 ℃。
核心考点
试题【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去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图中C处有】;主要考察你对地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是四幅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 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①所在方格B.②所在方格
C.③所在方格D.④所在方格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水域面积约为
A.15 km2B.1.5km2C.0.15km2D.0.015 km2
小题2: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100米B.150米C.190米D.200米
小题3:若要安排露营活动,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中(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徽景观指示牌,(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第2题。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中左图示意我国南极四个考察站分布,右图是泰山站主楼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南极四个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城站濒临太平洋
B.泰山站风力最强
C.昆仑站位于长城站东南方向
D.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小题2: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强风  ②酷寒 ③干燥 ④暴雪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