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写作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为了研究七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赵明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随机调查了213名学生,以下是影响阅读名著原因的调查统计数据。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为了研究七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赵明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随机调查了213名学生,以下是影响阅读名著原因的调查统计数据。
原   因
人 数
所占比例
 A.找不到书
70
33%
B.没时间
105
49%
C.不喜欢
38
18%
小题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小题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结合自己的体会,从A、B、C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

小题1:影响阅读文学名著的主要原因是“没时间”的同学有10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
小题2:选A,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原因是“找不到书”的同学有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学生本人和家庭藏书不多,而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又未能提供方便的借阅条件。另外,书价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选B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没时间”的同学有10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一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二是部分同学的课余时间被用来看电视或上网等,挤占了阅读名著的时间。 选C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不喜欢”的同学有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8%。这部分同学大都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未能从读书中获取教益和乐趣。个别同学有欣赏趣味低俗化的倾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图表的阅读与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图表的组成,读懂表格的各个栏目及其栏目之间的关系,而且要读出表格中数字或者文字蕴含的意义。如本题,从题干可知此表格是对影响阅读名著原因的调查,从各栏看出“没时间”的人数最多,比例最大,因此答题时就应抓住“‘没时间’的人数最多,比例最大”这一点去回答。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结合自己的体会,从A、B、C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这一重要提示来作答。应先确定选项,然后再结合自己日常的生活体验来组织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为了研究七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赵明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随机调查了213名学生,以下是影响阅读名著原因的调查统计数据。原】;主要考察你对写作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综合性学习(2分)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请同学们谈一谈上网的利与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班级召开“十四岁,我们迈好青春第一步”的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简洁有力的结束语。(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关于“变味的礼尚往来”的几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表弟上一年级,他的一个同学过生日,表弟打算送给那个孩子他最喜欢的贴纸,而阿姨果断否决。阿姨考虑到那位同学家境殷实,贴纸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反复斟酌之后,买了一部昂贵的遥控汽车。阿姨的解释是送礼物关系脸面,绝非小事;而自己可以节省不买。
材料二:好朋友举行生日派对,向我发出邀请。倘若我两手空空或带一份薄礼去参加派对,可能会让朋友不高兴,觉得我小气,影响我们的友谊。祝福朋友生日快乐是肺腑之言,但如果我不以一定的物质去表现的话,朋友似乎就感受不到我的情意。
材料三: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跟学生接触较多,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些经常请客吃饭送礼的同学,身边却少有真朋友。这些孩子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只懂得请客吃饭送礼拉拢同学,这反而让周围人瞧不起。
小题1:上述材料中的“送礼”变了什么“味”?用一句话概括。(2分)
小题2:简述校园里这些“变味的礼尚往来”的危害性。(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碎片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刘稳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
材料二::“微博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见体”。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上海中学语文教师李莹莹对此表示担忧。                               (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
材料三:前不久,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罗荣海《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
小题1:请结合材料概述什么是“碎片阅读”。(2分)
小题2:“碎片阅读”可能会对人有什么不良影响?请结合材料概括。(2分)
小题3:根据材料说说“经典”有哪些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3分)
小题1:《人民日报》曾经刊发了注明作家池莉的《所谓爱》,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对自己母语的爱,是爱到写每一个字都不愿意含糊,看每一个字也不愿意含糊。因此,去年底,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博物馆,一看见中文介绍册,当下就被狠狠刺痛。我们的介绍册翻译为‘大英博物馆’,而大厅出售的其他各语种介绍册,大都客观翻译为‘英国国家博物馆’。”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池莉,你这是大惊小怪!”假如你是池莉,该如何回帖?(2分)
池莉的回帖:                                                                           
小题2:《汉字演变五百例》中“隹”的解释为“短尾鸟的总称”。请你根据这一解释,探究“集”
的本义。(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