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回忆录(片段)  爷爷离休后,专心写起了回忆录。他究竟写些什么呢?他从未给我讲过他的战斗故事。我只从奶奶那里知道,他负过五次伤,立了八次...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回忆录(片段)

  爷爷离休后,专心写起了回忆录。他究竟写些什么呢?他从未给我讲过他的战斗故事。我只从奶奶那里知道,他负过五次伤,立了八次功。这天下午,爷爷在客厅里接待老战友吴爷爷,我趁机溜进了他的书房。写字台上摆着一沓手稿,我急切地读起来:

一、我第一次参战

  194×年×月×日,我所在的连要为掩护大部队打阻击。我们埋伏在一片树林里,等着敌人上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才17岁。我心中非常害怕。
  枪子儿一响,我腿肚子转开筋了。看到身旁血肉模糊的死伤战士,我直打哆嗦。突然,连长向这边喊道:“李三,你立即背吴参谋下火线,赶上大部队!”
  我叫李山,旁边的一位战士才叫李三。我真羡慕他有这样的好运,可是他却看看连长,又望望我,显然没弄明白是命令他还是命令我。我竟陡然一阵狂喜,立即跳起来答道:“是!”背起腿上负了伤的吴参谋便跑。路上,我中了颗冷弹,但我还是背着吴参谋追上了大部队。
  一个月后,竟授予了我二等功!因为我护送的吴参谋带给大部队一个重要情报,使我军取得了一次大捷。可是我们全连在阻击战中都牺牲了。李三那份死原是我的。我心里难受极了,却昧着良心没有向上级报告实情。只是暗暗发誓,要赎回自己的罪过。
  以后,我又参加过多次战斗。我被负罪感折磨着,放弃了怕死的念头,也打算牺牲在战场上,但活了下来。于是,我又认定自己不该死,竟渐渐减轻了负罪感,以致完全忘却了。
  现在,党让我们写写自己革命历程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我却又忆起了这件事,并且又被折磨得受不了啦。这是我革命的第一步,也是我对不起革命的第一次,虽然并无多大价值,但我不写出来,便会再一次对不起革命,这比死还要可怕……
  书房的门响了。我连忙跨到书柜前,装作在找什么书。我17岁的大脑乱糟糟的。
  两位老人走进来,坐在写字台旁的两张藤椅里。半天,吴爷爷才情恳意切地说:“老李,稿子我就不看了。你更不必拿到杂志上去发表。我就不相信,你当时会那样怕死。我也不能证明,你们连长叫的是李三还是李山。我只知道,你把我背下了火线,我送到了重要情报,你负了伤。”
  “那是你不熟悉我们连的情况。”爷爷沉重地说,“可是,我的耳朵听得清清楚楚。”
  “万一听错了呢?”
  爷爷似乎被问住了,但少顷又说:“即使听错了,我当时心里也确实是那么想的。这可是真的,我想忘也忘不掉。”
  “这……也没有见过,谁去写自己第一次打仗怕死呀!你还要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形象负责嘛。”吴爷爷显然很生气了。
  我走到写字台前,想重读一遍回忆录第一节,然后再接着读下去。
1.爷爷明明是一名战斗英雄,为什么回忆录的第一节却写自己第一次打仗时怕死离阵?表现了爷爷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爷爷对爷爷的回忆录持什么态度?写吴爷爷的态度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爷爷的描写主要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请举一个文中的例子,分析这种方法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战争洗礼的爷爷和对战争充满好奇的“我”在吴爷爷走后,会有怎样的一番交谈呢?请设想并写出祖孙间的几句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爷爷实事求是,不愿冒虚名。表明爷爷非常诚实。
2.吴爷爷反对爷爷写出真相,这样更能衬托出爷爷的高风亮节。
3.语言描写 如文中的“即使听错了,我心里也确实是那么想的。这可是真的,我想忘也忘不掉”一句,这样写,能更直接地表现爷爷的诚恳、求实的精神。(意对即可)
4.只要围绕文章的主题——以诚对事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回忆录(片段)  爷爷离休后,专心写起了回忆录。他究竟写些什么呢?他从未给我讲过他的战斗故事。我只从奶奶那里知道,他负过五次伤,立了八次】;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如此,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1.文中写出托尔斯泰面容具有怎样的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情?(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陀斯妥耶夫斯基.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直接引用托尔斯泰的话,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寿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难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千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18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你认为“我不能走”这个标题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能走”这句话体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摄制《邓稼先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_________,接着_________,最后终于__________。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1.把下面的三个词语的序号填入选文的空白处。
A.有点忧虑
B.愈来愈不安
C.充满信心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处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斯科特上校______________。
3.斯科特为什么要将“我的妻子”划去,在上面补写可怕的“我的遗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精段精析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延根镇做波恩的研究。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路。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尢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竞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5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本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的一二旬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请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5.如何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②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③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④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⑥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这段话按__________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须发特点的。
A.逻辑顺序
B.总分顺序
C.总分总顺序
2.文中写托尔斯泰胡须的有哪几句?序号是__________,突出写胡子的是第________句。
3.作者描写托尔斯泰两腮胡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嘴上的胡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选段分层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
题型: ③④ 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