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选文,回答1-6题。茼 蒿   ①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选文,回答1-6题。茼 蒿
  ①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②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
  ③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④问谁,问上帝吗?
  ⑤蒿菜,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⑥严寒来了。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⑦他们所有的骄傲都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⑧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选上的,以荠菜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汆,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⑨最粗壮,最饱满的蒿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⑩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蒿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任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
  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可书上说,他们是一种菊科的草本植物,只是嫩茎,叶可作蔬菜。   
  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
  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蒿菜们那个高兴啊,他们就像浩劫之后再次相逢在母校的学子,彼此相拥,唏嘘感叹。
  风起处白发飞舞,没有人在乎。怎么会在乎呢,那么多寒冷的日子都没有哭,所有为生活的泪早已和汗水血水一起绞干了。
  春风中,他们努力展平脸上的褶皱,像年轻人一样开怀大笑,他们最后的金黄。原来,原来他们对生命的全部要求,只是开一朵花,小小的。
  望着阳光下那片兴高采烈的雏菊,刹那间,我热泪盈眶。
1.下列划线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粗(cāo)  
B.怠(xiè)     
C.依(wēi)  
D.菊(zhù)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吹拂  潜藏  绽放  
B.砍削  潜藏  绽放
C.砍削  埋藏  露出  
D.吹拂    埋藏  露出
3.从全文来看,茼蒿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段写道:“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蒿菜们那个高兴啊……”联系上下文,请简要说说“蒿菜们”高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茼蒿的复杂感情,其中有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
6.请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①坚韧顽强;②敦厚坦诚;③默默奉献;
    ④团结互助;⑤执着追求;⑥乐观豁达(或笑对生活的磨难)。
 (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4.因为茼蒿从秋的落种到春的开花,经历了寒冬的磨难,为人类奉献出青春,最后结出了一朵小小的花蕾,并将绽放出一朵小小的金黄的花,实现它对生命的全部要求。(意对即可)
5.赞美(答“赞颂”或“肯定”也可);悲悯(答“同情”或“怜悯”也可)
6.(1)“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句中的“爆满”“流淌”等词形象、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菊花花蕾的繁盛和桂花香味的浓烈。
  (2)“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丝瓜的枯老相,渲染出菜园里萧条冷清的情状,为下文写苘蒿的出现作了铺垫。
   (3)“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一句想象奇特丰富,将视觉和听觉联通起来,非常诗化地写出了秋天菜园子里生机渐失、衰残渐显的景象,有力地反衬出茼蒿出现的适时。
   (4)“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被摘剩的茼蒿相依为命坚守家园的境况。
   (5)“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一句反诘有力,抒发作者对茼蒿深深的同情和为它们抱不平的强烈感情。
   (6)“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一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7)“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一句运用短句,简洁利索,写出茼蒿的朴实和顽强。
   (8)“风起处白发飞舞,没有人在乎。怎么会在乎呢,那么多寒冷的日子都没有哭,所有为生活的泪早已和汗水血水一起绞干了。”一句写风中白发老人的坚忍不屈、饱经沧桑而又豁达顽强,升华苘蒿的象征意义,深化文章主题,耐人寻味。
   (任选一句进行赏析且符合要求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选文,回答1-6题。茼 蒿   ①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落 叶
王 蒙

  ①人说自己的作品是结成的果实,我却觉得,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  
  ②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夏天,日趋丰满,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
  ③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有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与树干商量:我完成了么?我可以走了吗?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校树干凄凉。
  ④树干说:去吧,去吧。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你们是无法挽留的呵。纵然与你们告别使我神伤。你们应该去接受命运的试量。
  ⑤一片又一片的落叶落下了,它们曾经是树的,现在也还是树的,却又不是树的了。
  ⑥它们是它们自己。是树的过往的季节,过往的尝试,过往的儿女。又是大地的新客人,新的星外来客,新的友人。
  ⑦它们也许因陌生而受疑惑的冷眼,它们也许因平凡而受不经意的遗忘,它们也许会引起清洁工的烦腻而被一柄大扫帚通通地扫到大道旁,它们也许被认为枯干而被一根火柴点燃发出短暂的烟和光,它们也许被认为美丽而藏在情人心上,它们也许被一阵大风吹入异乡而受到意外的欣赏,它们也许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做成切片,浸入药液,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分析……
  ⑧太多的树叶会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呢?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干弯腰低头,不好意思,黯然神伤?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大发奇想:我为什么要长这么多树叶呢?它们过分地消耗了我的精力和思想。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
  ⑨树不会愿意处在自己落下的树叶的包围之中,树不会愿意再看自己早年落下的树叶。树又不能忘怀它们,不能不怀着长出新的树叶的小小愿望。
  ⑩1988年10月在苏州,我问陆文夫兄:“当你看自己的旧作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可像我一样惆怅?”
  他回答说:“我根本不敢看哟……”
  落叶沙沙,撩人愁肠。
1.“它们曾经是树的,现在也还是树的,却又不是树的了。”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为“大地的新客人”,“落叶”有那些遭遇?根据第⑦段内容加以概括。
   (2)文章是怎样突出这些遭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第8段说“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作者最终的抉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将自己的作品比作“落叶”,并由此展开叙述、议论,说理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文章描写春天、夏天和秋天树叶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作品由孕育、创作到发表的过程,并由衷地表达了作家对作品的感情。
C.作品创作得太多,会成为作家的负担。因而“我”看自己的旧作时满怀惆怅。
D.文章采用设喻的于法来谋篇布局,构思新巧。但文中某些语句晦涩难懂,稍有缺憾。
E、文章结尾三段既照应开头,又借陆文大的话道出作家对门己作品的共同感受,发人深思。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1-4题。灯 梦
  我是一盏小油灯。
  一只破碗,一点菜油渣,一小截棉芯,一点红光,那就是我。每到深夜,我就会给主人带来淡淡的光明。
  当月亮被大山挡住了,当星星被黑夜藏起来了,我被凤—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点燃。
  我昏黄的光碰撞到石砌的墙壁上,折射出冷冷的光,墙角还有一张比光更冷的父亲的脸。
  “凤儿,我和你大伯说好了,明天你就到他的加工厂里去帮忙。”父亲的旱烟在黑暗的墙角里一明一灭。
  凤停下手中的笔,扭过头来,一脸的疑惑。
  “你大了,也得为弟妹们考虑考虑。”
  我分明看见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凤。凤低下了头。
  “再说,家里也没钱供你念完初中了!”
  这凤知道,去年遭了旱,今年又闹了水,地里没收成,哪有钱念书。她的头更低了。
  “女孩子家,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凤想起了同村的丽。比地大四岁,从镇上回娘家时,光鲜得很。跟她说话时,丽一脸的满足。
  但我看见凤低下的头突然抬起,望着窗外延伸向无边暗夜的连绵群山。静夜里传来夜莺的啼叫,
——那是大山沉重的呼吸,贫穷、落后、愚昧压得大山喘不过气来,凤觉得。
  凤一句话都没有说。
  我昏黄的光抚慰着凤的脸,那是被头发遮住了一半的睑,脸色暗得就像她家的生活,散乱的头发里藏着一双眼睛——比我明亮、比我炽热的眼睛。
  父亲的鼾声响起。凤双手托着腮,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目光很坚定。桌上,是一本书-——《我的老师》。那书,隐隐的还有一种猪草的味道。
  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一盏欲睡的小油灯——我,还有纸上躺着的一首诗——《梦》。
  夜深了。
  我灭了。
  梦亮着。
1.本文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故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凤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现了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任选某一方面谈点自己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给下列词语配上恰当的近义词。
  婆娑(    )  伟岸(    )
2.解释划线词语,并写一个包含该词的成语。
  旁斜出(             )     成语:(    )
3.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下列词语的含义。
  好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伟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作者欲扬先抑,在对比变化中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精神。请结合这一层的文字,说说这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第二层作者连用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和深化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试比较这四个句子,看看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渐加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白杨树象征了抗日军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要牢记这段历史,继承和发扬那种精神。请结合你所熟悉的一个抗日故事,谈谈你对文中提到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么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就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_______颜色,变成______,变成______,枝条变成______,变成______,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文段中横线上所漏掉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
A.柔绿
B.嫩黄
C.青苍
D.娇弱
E.细瘦
2.结合上下文,说说“魔念”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表现植物固执的句子,并且谈一谈你对此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答题。
(1)“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句中引号的作用是什么?“总”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不亲热,我仍就不放走它。” 既然可怜病损的枝叶,“可我仍就不放走它”,对此,你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囚绿记》表现了作者对绿的至爱之情,其行文线索是“ ___绿→___绿→ ___绿→ ___绿→ ___绿”。从文段内容来看,这应是“ ___绿”部分。
6.读完文段,你不想对“绿友”说点什么吗?写出你最想说的话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题。
  甲: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风骨,愿于子同仇。
1.两文段同是写白杨树,甲中白杨树的特点是_______,乙中白杨树的特点是________。(从文段中选词填写)
2.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1)他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出淡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等表达方式。
4.乙中提到“楠枋”`“榆枣”,这对写白杨树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则材料都是写白杨树,试比较两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两则材料,你对白杨树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个对偶句或借用古人诗句来表达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