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suō(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pǐ(  ),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③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文化的国度”。
1.根据注音,把文段②中括号里应填的字写在下面。
①绿叶婆suō(   ) ②爱竹成pǐ(   )
2.文段②中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作用有二,一是表明_________________;二是说明竹与中国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仔细揣摩文段③中“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节”的本义是“竹节”,由此引中出一个意思是           。 “虚心”的本义是           ,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谦虚”。
②由这两句话,你能联想到怎样的人生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 凌云劲竹真君子 空谷幽兰绝美人
①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上联对竹子的赞美,这两个词语是            
②下联赞美了兰花怎样的品格? 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兰花品格的,这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
(A.纯朴坚韧  B.桀傲不群  C.高雅绝俗  D.默默无闻)
③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他本人的名言诗句。(选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
具有竹子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兰花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娑  癖
2.中国人爱竹
3.①气节 中空 
   ②地位低下时、功成名就前就有气节, 地位低下时、功成名就后仍然虚心。
4.①挺拔刚直,宁折不弯
   ②C
   ③竹子  苏武  北海牧羊,宁死不降;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兰花  刘禹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观题不设置统一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鸟是树的花朵
吴忌
  我们都穿起了厚厚的棉衣,而有些树木落光了叶子!你看吧,这就是冬天了!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我喜欢让一切事物都从无到有。这令人激动。
  冬天总是如此疏疏朗朗,这是不是我们在冬天缺少快乐的真正缘由呢?树木仿佛都停止了生长,我们总是怀着一种等待的心理度过冬天。如果下雪,玉树琼枝,以及吊着冰凌,都能令我们开心。大雁的声音已经很远了。我在大地上为冬日的阳光感到可惜,因为,阳光的灿烂和温暖如不照在红花和绿叶上,阳光岂不等于虚度了岁月?正如袖手旁观的我们在一堆红红的炭火前,等天黑。
  然而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鸟儿们叫着喊着,吵吵闹闹。有时候,三只五只,它们散落在稀疏的树枝上。有时候只是一只,一只也好。一只鸟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树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停下来看。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木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有时一只鸟独自唱出婉转的歌声,细细地发颤、发亮,犹如一个回味爱情的人在冬天品着春茶。那是妙不可言的。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鸟是树的花朵,此前肯定有人发现并且说出。如此美丽的事物不会等到今天才有人惊喜。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江南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鹂的歌声和舞蹈?树上有花,鸟儿也会落上去,锦上添花,不是重复是更多的美丽。
  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真细想起来,我记住的人不是很多,而我记住的鸟却不少。因为,我认定鸟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我在观看一树的小鸟的同时,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
1.在作者心目中,树上的鸟儿是一种怎样的花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写了冬天得人单调、寂寥、缺少生机等感受。联系上下文看,这样写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对此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我在观看一树的小鸟的同时,多少有些惭愧。”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心理?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作者写树上的鸟,许多语句十分耐人寻味。请从上文画线句子中选一句(也可以另选其他句子),加以赏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美是无处不在的。上文中作者由观鸟而萌生了许多美的感悟,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曾经有哪些事物也给了你美的感悟或启迪?请举一例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哼经”买回来时,“我”又是什么心理?哪些语句表现了这种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伟大的神力”指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画儿的‘三哼经’”这样的说法适合阿长的身份吗?说明了阿长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拭”—“搀”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去吧,里边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第一处画线句子中描写生动的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两次写“泪”,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简要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中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段中找出体现了作者以善良体察善良、关爱老王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