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作者用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现了平常食用咸蛋的优美场景,试分析是怎样优美的场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作者用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现了平常食用咸蛋的优美场景,试分析是怎样优美的场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苏北名菜“朱砂豆腐”,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作:扎;声音:吱;颜色:红;动态:冒。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动感与快感。
2.表现高邮咸蛋的蛋黄通红、好吃与出名。
3.议论。对北京咸鸭蛋的不认可,突出对蛋黄通红的高邮咸蛋的肯定和赞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作者用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现了平常食用咸蛋的优美场景,试分析是怎样优美的场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红心番薯
林清玄

        ①幼年时,一次我和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骂:“番薯呀!番薯!”我们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②然后他用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所居的台湾南部。我第一次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③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长得很细小,却总像记录着什么心底的珍藏。有时我向老人买一个番薯,散步回来时一边吃着,那蜜一样的滋味进了腹中,却有一点酸苦,因为老人的脸总使我想起在烽烟奔走过的风霜。
       ④老人是离乱中幸存的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份。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乃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⑤父亲种的番薯收成后送了一大袋给我,放了许久,我突然想起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没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卖牛肉面了。我无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丢在地上,一个番薯从袋口跳出来,破了,露出其中的鲜红血肉。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⑥老人和父亲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同一个年代,他们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那颜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经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拥抱、互相温暖,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
       ⑦我十岁时,父亲首次带我到都市来,行经一片工地,父亲在堆置的砖块缝中,一眼就辨认出几片番薯叶子。我们循着叶子的茎络,终于找到一株几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亲说:“你看看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长出来。”如今我细想起来,那一株被埋在建筑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难的身世,由于它的脚在泥土上,苦难也无法掩埋它。比起我种在高楼阳台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运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们远离了百年的战乱,住在看起来隐密而安全的大楼里,却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⑧星空夜静,我站在阳台上仔细端凝盆中的红心番薯,发现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时,我几乎听到了一个有泥土的大时代,上一代人的狂歌与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静夜的敏感才能听见。
1、通读全文,说说“红心番薯”在文中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老人为什么坚持把“番薯”称为“地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为什么说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历史知识,推断第⑦段中“百年的战乱”指哪一段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父亲”他们这一代人与番薯有着怎样的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我也听过一张不说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
  那时夜里还经常过敲小钹的盲人,大概那也属于打击乐吧。“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还有过乞丐。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1.概括选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写出了对“唱话匣子”怎样的感受?怎样表现出来这种感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简直是骂人”句中的“简直”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我对盲人的吆喝的感受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句中的“动人”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弟弟手瘁起来,(  )(连忙、赶紧、赶快)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  )(一丛、一束、一枝)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  来描几瓣看。”
1.文段空缺处选填合适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理解了吗?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吆喝》第10段,回答问题。
1.“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夏天的“叫卖”,作者为什么写雪花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句中的“热闹”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记叙冬天买烤红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是怎样写“吆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 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他说着就出去了。我们送他出门。
1.面对孩子们的提问,爸爸的表现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结合自己画画的体会说说你的理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的答话告诉我们应怎样评价中国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