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你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到您的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叶……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题目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文中也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
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
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入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D.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与《荔枝蜜》一课写法相同。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达方式。
3.“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一项是
(1)盛情邀请    (     )
(2)盛况空前    (     )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4.第③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画“ ________”句子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等词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我”会说些什么?联系文章中心,发挥想像,把“我”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3.(1)B    (2)A    
4.看到亲人来临,内心十分激动、喜悦。    
5.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    
6.黄澄澄红丢丢,或“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7.“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中心,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 指出上文所叙事情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2. 用文中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                ;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3. 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
                                                                                      
5. 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6. 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木棉花开
  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 秋夜》 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③ 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 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 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 , 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⑥ 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人展现了最华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这,就已足够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史;“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基石,都是人民生活稳定的护卫者,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 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生活所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何苦斤斤计较。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般无视权贵又不谐峰蝶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选自《 闽南日报》 2008年4 月28 日,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惊呆”?(请用原文回答)
                                                                                     
2、请根据②一④ 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答出4 个即可)
                                                                                      
3、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下面两句请你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A、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B、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我选         
赏析:                                                                                                  
4、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藤野先生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C.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出文中A、B、C三处语言描写中任选两句,分别指出其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下列语句。
(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句中加粗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句中“这样”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的话要是说出来,会是怎样的?请你以藤野先生的口吻写下他想说的话。(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像小鹿奔跑着回家
  腊月二十三,小年,我在舅舅家。 
  18岁的冬天,我待在舅舅家的小城,过着和以往不同的日子,新鲜而自由。家在一百公里之外的小县城,与我18岁的整个冬天无关。 
  那一年的夏天,我是一个落榜的高中生,用一种决绝的姿态抗议复读。我和父母发生了18年来最大的一次争执,我倔强地对他们说,我可以自食其力,不需要你们养活……然后我在第二天早上离开了家。 
  舅舅在小城的电影院工作,舅妈就在影院门前摆了桌球,卖点杂志和小食品。我帮着他们做事,不和父母联系,用这样的方式证明不读大学照样生活;而他们,也不联系我。
  时间就这样进入腊月,舅舅问我,过年回家吗?不,我回答得简单而坚决。
  黄昏时分,舅舅说,收摊,咱也回家过小年。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慌乱的?听到小城的某个方向忽然传来鞭炮声,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落满雪的院落,一屋暖色灯火,一桌丰盛饭菜。厨房里有红蜡烛和香火,贴上灶王爷的对子,爸郑重地给画上的神仙斟上酒,鞠躬,您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然后我们去到院子,点起一串长长的红鞭炮……
  毫无防备,想家的感觉在一瞬间呼啸而来,我从不曾在家以外的地方过年,我也不想在家以外的地方过年。但舅舅已经和父母说好了吧?他们并没有要求我回去吧?舅妈已经买好了我新年的衣服……我有些怨了,怨父母不来带我走。我委屈极了,随着新年的一天天临近,我的慌乱迫切而明显。 
  腊月二十八中午,舅舅和舅妈去同事家串门,八岁的表弟也跑了出去。我左思右想,用最短的时间简单收拾了衣服,奔往客运站……  
  破旧的中巴车载着极少的乘客晃荡在狭窄的公路上,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不觉得冷,也不觉得孤单。 
  中巴车终于在熟悉的小县城的旧车站停下来,我跳下车。那个黄昏,许多人都看到了一个怀里抱着小背包的女孩,小鹿一样在街上奔跑,朝着一个方向。直到跑到转向家门的小路口,我骤然停止了脚步——我看到了妈妈。她站在深冬的苍凉暮色中,正努力张望。
  那时候,舅舅还没有回家,妈还不知道我已经从舅舅家逃跑的消息,她站在那里,不是有备,不是偶然。原来,她从小年那天开始,每天都从午后一直站到夜晚。她说,万一我忽然回来,不想我回家的这段路没有人等待。
  我还知道了那个冬天,我那倔强的爸爸,每个周末都会坐三个半小时的中巴车,来到我在的小城,远远地看看我。而我足够庆幸的是,在那一年的春节前,我赶回到他们身边。
  从18岁开始,每一年,我都会按时踏上回家的路。我再也没有让那个日渐苍老的身影在那个回家的路口无望地等待过。             (选自《意林》文/青玉案) 
1、文中的我离开家到舅舅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写“我”想象的家中过小年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下列语句。
(1)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不觉得冷,也不觉得孤单。(“我”为什么“不觉得冷,也不觉得孤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巴车终于在熟悉的小县城的旧车站停下来,我跳下车。(句中的“终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2段说“家在一百公里之外的小县城,与我18岁的整个冬天无关”,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家是否真的与“我的18岁的整个冬天”无关?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那树

  ①那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时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②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都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④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⑤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⑥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夜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1、选文前5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对付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
B、那树具有高尚的品格,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价值,作者对它怀有深情,但它最终却遭受人类的算计。
C、那树虽然很久以来一直为人类默默奉献,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它早晚必然引颈受戮。文章既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也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本文用语形象生动,而且充满感情,如“屹立不动”“炸开的火焰”“雨后滴翠”“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等都生动地描述了那树的形象,感人至深。
E、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