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那个孩子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那个孩子
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 “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 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 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1.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        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     
2.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 
                                                                                                   
3.简要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 
                                                                                                   
4.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2)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5.阅读文中画线句,揣摩父母当时的心理活动。 
                                                                                                  
6.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7.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嫌母亲粗鲁而发火;认识到应对父亲尊重(或:愤怒地批评了同学);母亲担心孩子从床上掉下;真正理解了父母对他发自内心的爱。
2. 缘于同学让父亲倒水这件事。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3. 纯朴、善良、生活节俭,全身心热爱孩子。
4. (1)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受儿子呵斥后懊悔、不安和极度小心的心情。
    (2)这一形容心情的词用于表情,形象地刻画了母亲的满足感。
5. 父母放心是觉得孩子有出息,该相信他的话;不放心是担心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的生活。
6. 修改后不好。原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指 出很多孩子都有过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改后有局限性,削弱了表达效果。
7. 作子女的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努力做到内心和言语行动相一致,使父母理解自己的一片孝心。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那个孩子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月湖随想
杨东标
  ①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比如说西湖对于杭州,可以说杭州正是凭借西湖的名声而飞扬起来的。月湖当然没有西湖那样烟波浩淼,但是小有小的玲珑,小有小的妙处,何况它还在闹市的中心。魏明伦有《宁波月湖铭》曰:“喧喧闹市之间,叠叠高楼之下。芳园留翠,保存静静一湖;曲径通幽,形若弯弯半月。”生动地誉之为“街心净土,市内桃源”,是的,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②我最早认识月湖,还在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在县城工作,每次出差到宁波,总会在月湖边走走。看浅水环环,波光粼粼,春花秋月,点缀其间。湖水温柔得可爱。湖边石阶上,总有一些女子曲着身子在洗菜浣衣,给人一幅宁静温馨的生活图景。其实,这座城市早就有了自来水,但是家庭主妇们还是喜欢到湖边来,自由自在,声息相传,捣杵声里传递着人们对自然的亲和。这幅图景就像一幅老照片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人们认识月湖以及周遭的公园,更多的还停留在景观的审美意义上。月湖真是宁波独特的一景。
  ③但是,仅仅这样来说月湖显然是不够的。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崛起。人们忽然感 到水泥钢筋的 堆垒,实在有点沉重,人居越来越密集,空间越来越逼仄,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减色,连晚上的星星都不如昔年的明亮了。人们这才悟到,一个绿色的生态的城市面貌,对于现代人的生存是何等的重要。有一年我在德国柏林的市中心走着,前面忽然出现一片有点原始野性的森林来,古树苍苍,落叶森森,踩在松软的落叶上,仿佛踩在历史的深处,让我真真切切地惊喜了一回。我忽然觉得,城市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构建的。其实,森林也罢,湖泊也罢,绿地也罢,其意义无不一样。一个刚性的城市,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会显得丰富和柔软。宁波因为有了月湖,才平添了几分灵气和妩媚。
  ④无论是曙色初明的清晨或华灯闪烁的晚间,我们若去月湖走走———值得一说的是,如今的月湖早已今非昔比,二十世纪末,市政府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斥6亿巨资历时两年大规模地改建了月湖景区,3000余户居民迁离月湖,鳞次栉比的旧宅夷为平地,景区、水域大大拓宽,一个集绿地、花草、亭榭、碧水、桥堤、古宅为一体的大公园跃然于市中心———那是一个多么气派的公园啊!空气变得清新,流水变得明亮,满眼绿树掩映,亭阁错落其间,人们在此或习拳,或起舞,或散步,或放歌,真是难得的和谐!月湖那一汪清凌凌的湖水就这样甜甜地滋润着宁波人的生活。
  ⑤当然,月湖的美妙还在于为我们展示了文化层面的意义。月湖的湖水并不深,却映照着太深太深的历史,它是甬城历史文化的蓄养地,也是浙东文化的中心点。唐宋以来,一代一代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讲学授课,一个个诸如贺知章、王安石、史浩、杨简、万斯同、全祖望等等名人大儒,都曾在月湖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至今还保留着大方岳第、贺秘监祠、高丽使馆、银台第、水则碑亭,还有菊花洲、芳草洲、芙蓉洲等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现在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对湖神往。月湖犹在,岁序已新,我们能为月湖以及这座 城市的文化做点什么呢?(选自2007年1月23日《宁波日报》)
1.文章开头说:“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月湖对于宁波这座城市不仅具有景观审美意义和人居休闲意义,还具有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刚性”一词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赏析下面这句话。
示例:句子: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
赏析:运用比喻修辞,用“一波波湖水”比作“一页页史书”,形象贴切地写出了驻足月湖的名人大儒之众多,月湖历史文化底蕴之丰厚。
句子: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今月湖的“和谐”具体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结尾部分,纵观全文,你从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对湖神往”的神态中,读出他们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下面资料,探究“水则碑”的相关问题。
(1)“水则碑”中“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水则碑不是碶闸,那么它在当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资料一: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则”,有这样一些义项: ①准则。②乃,是,就是。③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④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假若”。
  资料二:由宁波鼓楼南行不远,就可以看到湖水之中有一亭翼然,亭内有碑,碑上刻一“平”字,这就是月湖东北角的水则碑。史载水则碑为南宋知府吴潜所立,后因城内河道湮灭,该碑埋于地下。1999年月湖景区改造,古碑遂得以重见天日。
  资料三:古时月湖与江河相通。城之临江处置堰坝碶闸,以阻咸蓄淡,泄洪排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感恩雨
  ①这是旱季里最热的一天,几乎连续一个月没有下雨。田里的农作物正在枯死,母牛挤不出奶,溪流已干涸。看来在这个旱季结束之前会有好几个农场宣布***了。我的丈夫说他的兄弟们每天要费很大的劲把水弄到田里去,过了不久,我们 只好开车到附近的水站运水,可很快严厉的配给制度让每个人都取不到多少水。如果老天不下雨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失去所有的一切。
  ②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当我在厨房为丈夫和他的兄弟们做午餐时,我看到了6岁的儿子比利正向树林走去。他的样子很严肃,一点也没有平常走路时充满孩子气的横冲直撞。我只能看到他的背部,不过很显然他走得很费劲,他在努力保持平衡。进了树林几分钟后,他又朝房子这边跑回来。我则继续做三明治,想着不管比利在做什么,他也都该做完了。
  ③然而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缓慢而坚定地向树林里走去。这种行为持续了一个小时,他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然后往家里跑。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蹑手蹑脚地走出房子跟着他。我小心翼翼,不想被他发现,因为很明显,他“身负重大使命”,而且也不需要妈妈的过问。
  ④只见他把手掬成杯状,小手里捧着大约两至三汤匙的水,小心翼翼地走着,以免洒 了手中的水。在进林子后我偷偷地接近他。树枝和荆棘划过他的小脸,可他并没有避开。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当我倾身窥伺时,我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画面。
  ⑤几只硕大的鹿赫然耸立在他面前,而比利直接向它们走去,我吓得几乎大叫让他躲开,其中一只有锋利鹿角的大公鹿离他特别近。但这只公鹿并没有吓着比利,甚至在比利跪下时它也一动不动。我看到一只小鹿趴在地上,很明显它正承受着脱水和中暑的痛苦,它费劲地抬起头舔着盛在我那可爱孩子手中的水。
  ⑥等到水被喝干后,比利站了起来,转身向房子跑去。我跟着他回到家,来到我们的储水罐前,比利尽力拧开水龙头,只见一小滴水开始流下来。他跪在那儿,让水慢慢地滴在他那临时的“杯子”中,阳光直刺在他的背上。突然间我明白了比利为什么不叫我帮忙的原因——上星期他因为玩弄水管而遭到处罚,得到了不能浪费水的教训。大约20分钟后,他的手里盛满了水。
  ⑦当比利站起来准备往林子里走时,我拦住了他。他泪眼汪汪地说:“我没有浪费水。”说完就朝树林走去。我也从厨房拿来一小壶水,加入了他的行列。我让他独自照顾小鹿,自己没有插手。这是比利自己的事。
  ⑧我站在树林边,望着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心灵努力营救另一个生命。泪水顺着我的脸庞掉在地上。然后,我突然间发现一滴、两滴,接着越来越多的水滴掉了下来。我仰头望天,甘霖从天而降。
  ⑨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巧合,并没有真正的奇迹,毕竟雨总是要下的。而我要说的是:那场雨救了我们的农场,就像那天我的儿子救了那只小鹿一样。
1.文章的开头描写农场天气的干旱有何作用?
                                                                                     
2.文中“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这句话中的“奇迹”指什么,“分享的意义”又指什么? 
                                                                                     
3.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道题。
(1)第③自然段为什么说小比利向树林里走去时“缓慢而坚定呢?
                                                                                    
(2)请说出“他‘身负重大使命’,而且也不需要妈妈的过问。”这句话的含意。 
                                                                                    
4.请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条作答。
(1)这篇文章的主角是比利还是比利的母亲呢?请联系本文中心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2)根据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比利母亲的看法。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 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
2.用文中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________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 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6.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日﹒东山魁夷
  古老的装饰着墙板的房屋。城门钟楼的尖塔上是鹳鸟的巢。广场上是泉水。马车通过暮霭沉沉的石板路。马蹄下火花迸射。这是拜恩州的古城。
  从品川车站穿过灯火管制的黑暗街道 ,到区公所领取应征通知书。走在雨后的道路上。
  灼热的瓦砾、断落的电线、倒毙的马匹。黑烟。日蚀般的太阳。空袭下的熊本的街道。
  拖着母亲的灵车走在荆泽的道路上。风猛烈地吹着,初雪闪亮的富士山,浮现在澄碧的天空。
  道路的回忆是无尽的。此后还要经历怎样的道路呢?舒伯特的歌曲集《冬日旅程》是根据缪勒的诗创作的,全篇描写了一个旅人在冬日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的身影,咏唱着人生的寂寥。那首有名的《菩提树》则是一首乡愁之歌,通过一系列诗句,表现游子在冬天的旅行中,回忆起城门泉边菩提树叶子下面那令人销魂的 场所。另一首《路标》描述了徘徊旷野的旅人见到路标,知道自己是走上了一条难以生还的路。旅人来到“旅馆”,这是坟墓,“旅馆”的标记是送葬的蓝色花朵。他想在冰冷的卧床上休息一下疲惫的身体,然而遭到了旅馆老板的拒绝:“走,或者永远留下。”于是继续徘徊。这是一条令人绝望的冬日之路。此后,我艰难地踏上了缀满朝霞的初夏草原的道路。
  那年秋天,我把《路》送到第六届“日展”上展出。纵长的画面,中央是一条灰黄的路,左右的田野和山丘一片青绿,天空狭长,呈现蓝色。我考虑这三种颜色在分量上的比重。作为展品,这是幅很小的画面,如果再放大开来,画面就会失掉紧凑感。我想使这幅画的画面得以充实,对这幅画来说还是必要的。
  经过孜孜不倦努力的圆满而细致的制作,终于完成了。
  这年我首次成为“日展”的审查员。这幅《路》的展出,受到众多的好评,获得了画坛和社会的承认。
  人生的旅途中有许多歧路,比起自身的意志来,我受到了更大外力的左右,这种情况至今未曾改变,正因为我心中孕育着这种意志,要走过这条路,所以我才完成了这样的作品。不是吗?可以说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它的方向是早已定了型的。 然而,这条路既不是被光芒炽烈的太阳映照的路,也不是被阴惨的暗影包裹的路,这是一在熹微的晨光里默默地呼吸着的永生之路。(略有改动)
【注】①东山魁夷:1908年7月生于横滨,画号魁夷。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1934年留学德国,攻读美术史。②拜恩州:德国最大的一个州,首府是慕尼黑。
1、①作者走过的“路”,有哪几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日之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用的都是名词性短语,我们熟悉的一首古诗也用了这种写法,作一点联想,说说使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本句的意思是什么?使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段中作者用马车通过石板路时“马蹄下的火花迸射”,给拜恩古城染上了生命的亮色。
B、作者倾其心血精心创作的参赛作品《路》,表达了作者的生命体验,正是作者人生之路的写照。
C、末段中说“我受到了更大外力的左右”,在前文是有所铺垫的,如第二自然段对当兵经历的述说。
D、尽管人生之路,有时难免受到外力左右,但人的意志对人生道路的走向最终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E.作者虽然经历了艰辛的生命之路,但意志没有动摇 ,所以本文始终 贯穿着一种明快、达观的感情基调。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生命赋
  (1)我常常在 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2)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
  (3)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4)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5)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6)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7)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8)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 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
  (9)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10)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11)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
1.文章(4)至(7)段所写的“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7)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段中,对奇送怪柏、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画线的句子换成“世上再也没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了”,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