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历史的,不全是平坦的”中的“不全是平坦的”能否改成“全不是平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于旅途的人”中的“老”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互换位置,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四段“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奇绝壮绝的景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不全是平坦的”是说有些地方坎坷不平,而“全不是平坦的”是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是平坦的。
2、从“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一直到“极其险峻” 。
3、习惯、熟悉
4、不可以,因为艰难的国运造就了真正的猛士、真正的英雄,即造就了雄健的国民。
5、崎岖的境界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课内阅读。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呜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土地是我的母亲”这句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显示作者感情变化的标志性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北方的大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要找寻“北方的大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三分春色一分愁》,回答问题。三分春色一分愁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 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揣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色的天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窃窃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⑦暝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晖,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命中应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了!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这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1.你认为作者“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因何而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⑤段中加粗的“轻抚”一词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⑩段“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在本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多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第②段。
震动 震撼 照射 烧灼 逼迫 威逼
2.说说第二段中画线句子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粗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陕北的山
祁玉江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淳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崔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淳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选自200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鬈”而“甜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迸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
(1)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你的想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你能从文中看出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什么区别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中“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