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
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小题4:.把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2分)
⑵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                      (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1.5分)趣味无穷。(0.5分)
⑵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1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1分)(注:“会”、“得无”各1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牺牲:           (2)衡: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战? 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小题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用原句回答)(3分)
小题4:.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分)
小题5:.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②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术:方法。 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行者解衣下田(      )    (2)气竭汗雨 (     )   
(3)谓农夫曰   (      )    (4)行者服而退(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甚矣,农之惰也!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小题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30-34题。(8分)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文:                                    
小题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1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小题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6—10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蔽林间窥之         C  稍近益狎
  遮天蔽日             受益匪浅
   B  驴不胜怒"          D  计之曰
  喜不自胜             不计其数
【答】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技止此耳”一句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文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动作和心理,请选择一处作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全文后,你想给“黔之驴”怎样的忠告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第11题。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俄有老父至(    )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