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其著作《       》是一部记录全国水道简要提纲的地理书。(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无阙处(    )       ②不见月(     )
多趣味(    )       ④乘御风(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题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如何写得?(4分)
小题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4分)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答案

小题1:(2分) 郦道元       《水经注》
小题1:(4分) ①丝毫  ②太阳  ③实在  ④奔驰的马
小题1:(4分)①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小题1:(4分)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小题1:(4分)理由1:水流急  原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理由2: 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平时应注意积累、牢记,更应注意名篇、名家、名作的积累。不要把人名、作品名写成错别字。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文意,再按要求进行概括。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写水的语段来概括筛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8分)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臣。***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4分)
①公输盘我为云梯(        )②荆之地五千里(       )
③子墨子之守有余(        )④吾知所以距子矣(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宋何罪之有?
②***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小题3:、“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为什么?(4分)
小题4:、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周敦颐,字      ,号       ,北宋哲学家。(1分)
小题2:.解释划线词语。(2分)
①可爱者甚(  )         ②乎众矣(  )
③陶后有闻(  )         ④不可玩焉(   )
小题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并赋予君子哪些品格?(4分)
小题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
小题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忧虑             趋:小步紧走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今日矣(    )            ②:(    )
小题2:.请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提炼出一条成语。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桐花  席慕蓉
四月二十四日
①长长的路,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的山冈。不知道何处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说出这十年二十年间种种无端的忧愁。林间洁净清新,山峦守口如瓶,没有人肯告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
四月二十五日
②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的山冈。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场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着储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相互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
③四月的风拂过,山峦沉稳,微笑地面对着我。在它怀里,随风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一色的枝柯。
④我逐渐向山峦走近,只希望能够知道它此刻的心情。有迷糊的低语穿过林间,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一种未能完全预知的***动。
五月八日
⑤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⑥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⑦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⑧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⑨雪白的花荫与曲折的小径在诗里画里反复出现,所有的光影与所有的悲欢在前人枕边也分明梦见,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里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
⑩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它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
五月十一日
?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
⑿在转身的那一刹那,童话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心中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山峦就在我身旁,依着海潮依着月光,我俯首轻声向它感谢,感谢它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月。由此前去,只记得雪白的话一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五月十五日
⒀桐花落尽,林中却仍留有花落时轻柔的声音。走回到长长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谁印证这一种乍喜乍悲的忧伤。
⒁周遭无限沉寂冷漠,每一颗树木都退回到原来的角落。我回首依依向它注目,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吧?山峦静默无语,不肯再回答我,在逐渐加深的暮色里,仿佛已忘记了开花时这山间曾有过怎么幼稚堪怜的激情。
⒂我只好归来静待时光逝去,希望能像它一样也把这一切逐渐忘记。可是,为什么在漆黑的长夜里,仍听见无人的林间有桐花纷纷飘落的声音?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着花落的声音
⒃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着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的轻轻飘落。
(摘自席慕容《写给幸福》)
小题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根据文章,请说说④段画线句子中的 “未能完全预知的***动”究竟指的是什么?(2分)
小题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整个过程中都和山岗有对话,文中的山岗,博爱、睿智,但什么都不告诉你,只以他最宽宏的胸怀让你自己去体会,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且遵循时间的规则,不后悔不挽留一切过去的东西。所以也可以将文中的山峦看成生活本身。
B.文章是以空间为线索,分割并连贯章节的。
C.从题目看,本该是写桐花,但主要笔墨并没有放在描写桐花的形态上,而是用一种近乎诗的构思来表达她对生活的感想,所以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
D.“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利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句中作者认识到桐花的美必定曾被历史上许多人欣赏过,赞美过,为桐花所接受的珍爱并不独属于自己而感到嫉妒和失落的,矛盾地表现了作者对桐花的热烈的爱。
小题4:.请品味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4分)
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小题5:.第⒂段作者写到:“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着花落的声音。”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所理解的理由?(4分)
小题6:.一双慧眼,一颗善感的心会将生活中的美捕捉、放大,在景美如画的一中校园里放慢你匆匆的步伐,也许是一棵树,或许是一片草,或许……就在某个瞬间你发现了生命的、生活的真谛或是奥秘,请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和我们分享那片景和那一刻你的感悟!(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            月光下的探访       李汉荣
①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单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而深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③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④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月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天堂。
⑤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最好的午餐。然后我用大量的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小题1:.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叙写了一次充满诗意的月夜探访,按“示例”,说说作者探访了哪些对象。(3分) 【示例】弹奏单弦吉他的蝈蝈
小题2:.这篇文章以                  为线索,作者的感情变化由对小动物的                   ,最后升华为“赞扬学习  。 (3分)
小题3:.请赏析文中第一段划线句子,并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小题4:.作者月夜探访后竟然产生了要做一只鸟的奇妙想法,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