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12分)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2分)
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与 元  祐 以 前 所 书 大 异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4分) 
(1)饭(             )             (2) 居涪陵(            )
(3)摹临日(           )       (4)穆父死已久矣(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小题4: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答案

小题1: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
小题1:结束(完了,停止)     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      连续      但是
小题1: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小题1:(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分)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1分)      (3)自身的努力(1分)  (答到意思即可给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概括出需要的信息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12分)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7分)
《桃 花 源 记》 (节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阡陌通(                    )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男有分,女有(              )   (4)盗窃乱贼而不   (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天下公     B 具答      大道行也
C 屋舍俨     若听茶声            D 启窗观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小题3:翻译句子。 (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小题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3 分)(        ) 
A 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5:阅读选文,举例说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的相似之处?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8分)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a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b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小题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a         b          (2分)
小题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3:分析划线句子所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2分)
小题4:对“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下点小雪的妙处在于更能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特点。
B.下点小雪的妙处在于使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C.因为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D.因为下点小雪,济南的山景更美,更像一幅小水墨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文言文阅读(1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小题1:《论语》是记录             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
小题2:在原文的空格处把第四则《论语》补充完整。(2分)
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①人不知而不(            )       ②可以为师矣   (           )
③诲知之乎 (            )       ④七十而从心所(           )
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题5:仿照例句,请标出下面一个句子朗读的停顿(两处)。(2分)
例   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乎?(“/”表示明显的停顿。)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小题6:摘出文中两个成语。                                           。(2分)
小题7:《论语》中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请将A、B、C
填到对应的括号内。(3分)
A. 学习方法    B. 求知态度    C. 修身做人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夏水襄陵(               )          (2)虽乘奔御风(            )
(3)沿溯阻绝(              )           (4)属引凄异 (            )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3: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3分)
(1)陆游曾经这样描写瞿塘峡中的飞泉:“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玑。”在本文中郦道元又是如何描绘的呢?(1分)
(2)对文章分析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笔下,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三峡丰满而多姿多彩的性格。
B.文章先写三峡的山,再写三峡的水,最后总写不同季节的雄伟壮丽景色。
C.文章写三峡的秋景,在“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基础上,再写高猿长啸及渔者歌声,使秋景显得更萧瑟凄异。
D.文章以精炼清丽的文字描绘了三峡的雄伟景色和绮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小题4:假设三峡旅游管理部门请你帮忙为三峡设计并命名一些新景点,请你结合本文内
容,仿照示例,从文中找出为三峡设计一处景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景色。(4分)
示例:名称“一线天”景点。   命名依据:“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景点名称:                    命名依据:                             
我的描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日:“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B.至之市
C.亲戚畔之D.怅恨久之
小题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干阖闾   身:                 ②羔裘      被:       
③天下谁能楚乎   伐:           ④操鞭平王之坟   笞: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2分)
(2)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