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罴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③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惑其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罴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③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惑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④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①貙(chū),兽名。②罴(pí),兽名。③罂(yīng),瓦罐。④捽(zuó)搏挽裂,揪住撕裂。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字义。(4分)
其至:                     ②为鹿鸣以其类:           
而至:                     ④因为虎而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小题3:从这则寓言故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①伺:等候;②惑:引诱;③趋:快速地跑;④骇:吓唬 或“使……害怕”(4分)
小题1: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样站着,非常有力而且伤害人很厉害呀。(2分)
小题1: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2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多角度的谈从中得到的启示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罴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③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惑其类】;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马说(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 之不以其道       
⑶ 鸣之而不能其意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安石待客(7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胡饼:烧饼。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⑧箸:筷子。⑨啖: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⑴ 因            ⑵ 觉饥甚而不敢去             ⑶ 其人已心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小题3: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不能前时之闻(      )  (2)之天也(      )
(3)于材人远矣(      )     (4)则其受于人者不也(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①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③食盐。食已口爽④,返为其患。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家(愚人)B.更为盐(增加)
C.况多也(再)D.为其患(通“反”)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小题3: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使监谤者。以告,则***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②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③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节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①卫巫:卫国巫师。②弭:止息。③原隰(xí):宽广低湿的平地。衍沃:平坦肥沃的土地。
小题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苟得              (2)故患有所不                 
(3)国人             (4)口之言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民者宣之使言
B.所欲有甚生者衣食是乎生
C.由是则生有不用也夫民虑之于心宣之于口
D.由是则可辟患而有不为也其所阜财用衣食者也。
小题3:用“∕”线为下列两个句子标上正确的停顿。(每句标两处)(2分)
①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② 是 故 为 川 者 决 之 使 导,为 民 者 宣 之 使 言。
小题4:翻译(4分)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小题5:【甲】选段所要阐释的观点是                                            
选段【乙】中厉王“弭谤”的方法是                                     。邵公认为“弭谤”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以上均选用文中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回答)
【乙】文中邵公“谏”厉王“弭谤”时所用的说理方法是与【甲】文所用的论证方法一样的,即都采用了                            说理的方法。【乙】文中“                     ”、“                    ”、“                        
三个短句非常简略而形象地刻画厉王的暴虐昏庸。最终厉王因不听劝谏而落得个“    ”的下场。(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