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共11分)(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共11分)
(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①使:即使。②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③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④结绳: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绳子记事。⑤甘:用如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甘。美、安、乐的用法同此。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余人各复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词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文段(一)从哪四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2分)
小题4:文段(一)(二)中都写到了“鸡犬之声”,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老子的“小国寡民”都是作者想象中的世界,他们描绘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用意?(3分)
答案

小题1:(共2分)(1)妻子及儿女(1分)(2)邀请(1分) 
小题1:(共2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小题1:(1)美好的自然环境(2)安宁的社会环境(3)怡然自得的精神面貌(4)淳朴好客的民风(每点0.5分,共2分)
小题1:用“鸡犬之声”从侧面表现了社会的安宁、美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2分)
小题1:两人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1分)与当时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1分)(共3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体会侧面描写对表达中心主题的作用。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学生表达合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共11分)(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文阅读】以人为镜
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妻(qì):以女嫁人。④薨:古代指王侯或高官死。⑤羽葆鼓吹: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⑥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
小题1: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
上 遣 使 者 问 讯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辞不受如外人(《桃花源记》)
B.上思征不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C.上复与太子同至一犬坐于前(《狼》)
D.布车载柩而葬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1)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小题4:唐太宗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他对魏征的厚爱? 请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5分)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⑧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有改动)
小题1:本文标题“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何妙处?(3分)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句。(3分)
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小题3: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小题4: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文章结尾说“人生秋至,不关紧的”,请分析“人生秋至”在文中的含义。(2分)
                                                                          
(2)文中深秋时节扁豆花的生长状态和老妇人、郑板桥在“人生秋至”时的生活态度有
何相通之处?(2分)
                                                                       
小题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至④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援到花朵盛放直到结荚成形的生长过程,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扁豆的感情。
B.第④段末尾写吃凉拌蒸扁豆的两句,全用短句,高度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回味。
C.第⑥段末尾,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
D.第8段中,作者对查学礼写扁豆花的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深秋的斜风细雨中,还有扁豆花在满满地开着,诗人为此而欢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共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不见月            曦:          
沿溯阻绝            沿:          
⑶晴霜旦             初:          
⑷属凄异             引: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作者从俯视的角度,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什么样的景物?(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归,召晏子问之曰
A.夫有贤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小题2:下列划线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益清(远:远播)以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习之(时:按时)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增加)晏子曰(对:回答)
D.暮冥冥(薄:迫近)神寒骨(凄:凄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题4: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木槿花开寂寂然
舒舒
约半小时后,雨声渐稀。不想中断每天傍晚的散步,拿了一把绛色的小伞,出了门。【 A 】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不由深深地吸了一口,夏的香息沁入心脾,淡淡的,纯纯的。淅沥的细雨在薄薄的伞面轻轻弹奏,多么柔美的乐曲。
行至森林公园,潇潇暮雨已歇。
山如黛,绵亘起伏。草木蓬勃,一派生机盎然。那些树,参差不齐,茂密葱绿。浅绿、深绿、翠绿、苍绿,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地铺染开来。轻薄的烟雾柔柔地飘在树林上方,袅袅娜娜,轻盈多姿。
蜿蜒的青石路干净,湿湿的,带着雨水的味道,夹杂着百草的气息和野花的幽香。慢慢上行。清浅的雨水汇成一股细细的溪流,欢快地顺着山势往下漫着,湿了我穿着凉鞋的光脚,沁凉沁凉,舒服极了。
石径旁的紫罗兰,不再像前几次看到那样灰扑扑,蔫耷耷,被雨水一洗,清新亮丽,深紫细长的叶片上晶莹的水珠熠熠生辉,好似镶嵌了一颗颗细碎闪亮的水钻。
再往前走,突然发现,一段斑驳的老墙前种了一大排木槿。细密的绿叶间,粉的、白的木槿花纷繁而美好。
记得小时候,母亲在菜园边上种了许多的木槿。一入夏,那些白的、紫的、浅粉的木槿花便争先恐后地绽放,娇美妍丽,形成了一道姹紫嫣红的花墙。我和姊姊常摘了大朵娇艳的木槿花别在衣襟上,插在发辫上,四处炫耀,引来小伙伴艳羡的目光。当然,我和姊姊也会很大方地带着小伙伴到我家的园子,让他们摘上几朵。
倘若谁不小心烫伤了,母亲便会摘几朵木槿花,和上香油捣烂,涂抹在伤处。不一会,红肿便消失了。
……
光阴流转,那道木槿花墙早已不在了,我也离开了故乡,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那【 B 】的木槿花,却一直盛开在我的记忆里。
没想到,在这个雨后的傍晚,在一段废弃的老墙前邂逅了这些木槿花。这条路偏僻冷清,人迹罕至。这些木槿寂寂地长在这里,倚着残垣断壁,独自盛开,素静而况味。风里飘来一丝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香息,带着浅浅的忧伤。
人,总是喜欢往那景美热闹处走,看满园的姹紫嫣红,而残垣荒凉处,就鲜有人问津了。人心就是这样寡淡呵。然,这些素婉的木槿,不管生长在何处,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依然静静地开,簌簌地落——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那【 C 】素然的木槿花,如一首仓央嘉措的诗,美得蚀骨而寂静,温柔地坚持着,不遗余力地绽放着,坚韧倔强。
傍晚的这场骤雨,让白的、粉的木槿花落了一地,浅浅的雨水浸润,如苍白的绢纸,被人胡乱地揉作一团,随手弃之。那么黯然,那么廖寞。树上的花朵也微微褪色卷起,陈香式微。这些木槿花,我还没看见它们盛放的样子,就开始颓败了啊。心下一阵怅然。
抑或,这不过是我在惆怅,我在叹惋,我在黯然罢了。或开,或谢,那木槿仿若素色的女子,不动声色,安静而坦然。
想来,我还是不似那些木槿,做不到心静如水、安之若素呵。
盛而衰,衰而败,花开复花落。花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青春的年华,却一去不复返了。譬如方才一路行来,所见之景色,再美丽,再夺目,终究难逃归宿,都是留不住的。
再美的花儿,也终将离枝,再美好的时光,再曼妙的年华,终抵不过光阴的薄凉啊!但,尽管如此,我们亦应如那些况味清凉的木槿,坦然面对,安然盛放,优雅老去吧。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节)
小题1:将“清丽”“清新”“清雅”三个词填入文中【A】【B】【C】处。(3分)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C】_____  _________
小题2:文章开篇描写骤雨初歇的晚景,描摹的山、树、路、花无不盎然多姿,惹人怜爱,这与下文写木槿花有何关联?(4分)
小题3:一簇木槿花引发了作者情感的波澜,请概括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填在空格里。(3分)

小题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划线句的含义?(4分)
小题5:【甲】【乙】两个片段,同样描写了花,请从作者情感表达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甲】这条路偏僻冷清,人迹罕至。这些木槿寂寂地长在这里,倚着残垣断壁,独自盛开,素静而况味。
【乙】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郭沫若《石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